《刀锋》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毛姆-豆瓣评分9.0

我是一个爱读书爱运动的人,如果你也爱读书爱运动,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日读一页书 】 (ID:rdyys999), 以最轻松的方式开始阅读和运动。不管人世如何喧嚣拥挤,动荡不安,有一个好所在永远可以成为你的避风港,成为一间与尘嚣隔绝的小屋。你可以躲进去,独自面对一个丰富有趣的世界,把烦恼和焦躁忘记得干干净净,这个好所在便是书。

《刀锋》作者: [英]毛姆

一.《刀锋》经典语录:

1.“剃刀边缘无比锋利,欲通过者无不艰辛;是故智者常言,救赎之道难行。”

这句话用剃刀边缘的锋利来比喻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指出救赎或自我提升的道路并不容易。

2.“钱能够给我带来人世上最宝贵的东西:不求人。”这句话表达了金钱给予人的自由和尊严。

3.“自我牺牲是压倒一切的情感,连淫欲和饥饿跟它比较起来都微不足道了。”

这句话表明了自我牺牲的伟大和重要性,它超越了其他所有情感和需求。

4.“若工作不具有动机,那就根本不是工作,只是种空洞的动作而已。”

这句话强调了工作动机的重要性,没有动机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

5.“当你决定离开常轨行事时,这是一种赌博。”

这句话提醒我们,当选择走不寻常的道路时,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6.“我认为一个人能够追求的最高理想就是自我的完善。”

这句话表达了毛姆对于人生追求的看法,即自我完善是最高理想。

7.“人生最大的满足感唯有在精神生活中方能找到,而通过他本人追寻无我无欲、自我完善的发展道路,他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句话强调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我完善来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

8.“爱情不是个好的水手,一远航它就疲惫了。”

毛姆用独特的比喻表达了爱情在长时间考验下的脆弱性。

9.“宇宙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是永远不断地从成长到平衡,从平衡到衰落,从衰落到消亡,从消亡到成长,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这句话揭示了宇宙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哲学思想。

10.“每天的生活都按部就班地进行,这给人一种确定感;尽管身体和精神都在劳作着,可你总有一种宁静感。”

二.《刀锋》故事脉络

1.故事背景与主人公介绍:

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主人公拉里·达雷尔是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

2.拉里的转变:

在军队中,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此人平时是一个生龙活虎、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在一次遭遇战中,这位好友因救拉里而中弹牺牲,这导致拉里对人生感到迷惘,开始追问世间恶与不幸的存在。

3.拉里的探索与决定:

战后,拉里回到美国,感受到国家正在建设一个“宏伟而繁荣的时代”,但他难以融入其中。他开始寻求内心的答案,投入大量精力与热情于书籍和静思中,为此甚至解除了与恋人伊莎贝尔的婚约。

4.拉里的旅程:

拉里远遁法国,之后开始周游世界。在印度,他从《奥义书》中汲取智慧,踏上了心灵自我完善的道路。

5.拉里的最终选择:

经历多年的追寻和思考后,拉里最终放弃了所有财产,选择回到美国过一种贫穷但自在的世俗生活。

6.其他角色的发展:

伊莎贝尔,拉里的前恋人,虽然深爱拉里,但最终选择了富裕体面的生活,嫁给了一直追求她的中产之子格雷。

格雷一家在大萧条时期破产,后移居法国,在拉里的帮助下,格雷重建了信心,一家人最终回到美国东山再起。

整个故事以拉里为中心,讲述了他从迷茫到追寻,再到最终找到内心平静和自我完善道路的历程。同时,通过其他角色的经历,展示了不同人生选择带来的不同结果。

三.《刀锋》带给我们的思考:

1.人生意义的探寻:

拉里在战友牺牲后开始对人生产生深刻的思考,他追问生活的意义,探寻善恶的界限。这促使我们反思自身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如何在面对困境和选择时坚守自己的信念。

2.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抉择:

拉里在寻求内心答案的过程中,放弃了与伊莎贝尔的婚约和原本可以拥有的富裕生活。这引发了我们对于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平衡的思考,以及何种追求更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3.自我牺牲与救赎:

小说中提到了自我牺牲的伟大,这种牺牲精神不仅体现在拉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上,也体现在他对其他人的帮助上。这启示我们,在面对人生挑战时,有时候需要做出牺牲以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或帮助他人。

4.不同人生选择的对比:

小说中展示了多种人生选择,如拉里的追寻之路、伊莎贝尔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以及格雷一家的起伏等。这些不同的选择及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路径的多样性和可能性的视角。

5.心灵成长的艰辛与收获:

拉里在印度汲取智慧,通过静思和书籍寻求内心答案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最终他实现了心灵的成长和自我完善。这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耐心和决心,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综上所述,《刀锋》通过拉里的故事以及其他角色的经历,引发了关于人生意义、精神与物质追求、自我牺牲与救赎以及不同人生选择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还能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选择。

四.毛姆生平:

1、基本信息

姓名: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出生日期与地点:1874年1月25日,出生于法国巴黎
逝世日期与地点:1965年12月16日

2、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

父亲: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
母亲:在毛姆8岁时因病去世。
经历:毛姆不久后父亲也去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由于身材矮小,且患有严重口吃,经常受到校园霸凌,形成了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

3、教育经历

中学:进入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学习。
大学:1892年初,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接触到德国哲学和新戏剧潮流;同年返回英国后在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

4、职业生涯与文学成就

弃医从文:189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从此弃医专事文学创作。
戏剧创作:1902年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
主要作品: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旅行与写作:1916年去南太平洋旅行,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

5、荣誉与晚年

荣誉:1954年英国女王授予其“荣誉侍从”的称号,他成为皇家文学会的会员。
逝世:1965年12月16日于法国病逝。
毛姆的一生充满了旅行和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以文体明晰朴素、取材广阔、对人性有透彻的理解为特点,被誉为“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