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4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如果你也爱读书,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日读1页书 】 (ID:rdyys999), 以最轻松的方式开始阅读。不管人世如何喧嚣拥挤,动荡不安,有一个好所在永远可以成为你的避风港,成为一间与尘嚣隔绝的小屋。你可以躲进去,独自面对一个丰富有趣的世界,把烦恼和焦躁忘记得干干净净,这个好所在便是书。

《论语》,作者:孔子

一.《论语》经典语录: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论语》经典故事: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出自《论语·述而》。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知道后对子路说,你为何不这样说:“他这个人,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勤奋不倦的为学精神。

2.朽木不可雕

出自《论语·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认为他“朽木不可雕也”,意思是宰予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这既是对学生的批评,也是孔子教育观的一种体现,强调勤奋和努力的重要性。

3.陈蔡绝粮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但孔子仍然弦歌不辍,保持着乐观和坚韧的精神。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智慧。

4.子路受教

子路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凌暴过孔子。孔子设计让他穿戴儒者的服饰,找长者询问其含义。长者一一告知,让子路明白儒学的真谛。于是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成为孔子的学生。这个故事表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孔子称赞他的学生子贡,因为他敏而好学,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少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这个故事鼓励我们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

6.温故而知新

出自《论语·为政》。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味着通过回顾旧知识,能够有新的理解和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这个故事强调了复习和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

7.父母在,不远游

出自《论语·里仁》。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为当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应该尽量不要长期在外地,如果必须要出门,那么一定要告知父母去处和理由。这个故事体现了儒家的孝道思想。

8.见贤思齐

出自《论语·里仁》。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并反思自己的不足。

9.六尺之孤

“六尺之孤”出自《论语·泰伯》,原意是指未成年的孤儿。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形容年幼的君主或继承人,强调了在困难或危机时刻承担责任和使命的重要性。

10.君子不器

出自《论语·为政》。孔子说:“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追求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三.《论语》讲了什么?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对话的经典儒家文献。它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以及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责任感的人的建议和指导。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倡仁爱之心,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爱来对待他人,尊重他人,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他也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此外,《论语》还涉及政治、教育、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以道德来治理国家,认为一个好的君主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的私利。在教育方面,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学习的观点。在礼仪方面,孔子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总的来说,《论语》是一部关于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它涵盖了众多领域的内容,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关于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并且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一生。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中落,但他自幼聪明好学,通过自学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曾在多个诸侯国之间游历,宣传他的思想和政治理念,但并未受到太多的重用。然而,他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教育和传承文化,创立了儒家学派,并通过教学传播自己的思想。

孔子强调仁爱、忠诚、礼义等道德观念,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著名格言。他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在政治上,孔子主张君主应以身作则,以道德来治理国家,并强调君民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的公正。尽管他的政治理念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采纳,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外,孔子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音乐、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并倡导礼仪规范和社会秩序。

孔子的思想和观念被后世广泛传承和发展,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尊称为“圣人”、“先师”,其思想和教诲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