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3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如果你也爱读书,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日读一页书 】 (ID:rdyys999), 以最轻松的方式开始阅读。不管人世如何喧嚣拥挤,动荡不安,有一个好所在永远可以成为你的避风港,成为一间与尘嚣隔绝的小屋。你可以躲进去,独自面对一个丰富有趣的世界,把烦恼和焦躁忘记得干干净净,这个好所在便是书。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作者: 张岱

一.《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经典语录

1.“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 —— 描绘佛像的壮观与神秘,突显了宗教艺术的庄严。

2.“苏小小之墓即在此,此去经年,游人如织,昔日荒凉之地,此时繁华异常,恐小小之香魂再不敢在花间出没……” —— 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交织,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3.“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 —— 描写节日灯火盛况,展现了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和人们沉醉其中的场景。

4.“万山载雪,月明薄,雪留白……” —— 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自然描写,令人感受到冬日雪夜的静谧与美丽。

5.“钟山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 —— 对自然景观的神秘描绘,充满了古典诗意与遐想。

6.“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 —— 以太阳和月亮比喻两个湖泊的形态,生动形象且富有想象力。

7.“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 描写月光穿透树林的美景,用词精炼,意境幽远。

8.“有峭壁千寻,碚礌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 —— 对山景的生动描述,展现了自然风光的险峻与秀美。

9.“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是大可恨事。” —— 表达了对自然景观被人为破坏的遗憾与痛心。

10.“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描绘了冬日里银装素裹的美景,给人一种天地苍茫的纯净感。

二.《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讲了什么?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简介

一部由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著的散文集,全书包含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部分。

《陶庵梦忆》:此部分主要记录了张岱昔日的生活琐事,从茶楼酒肆到说书演戏,从斗鸡养鸟到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展现了明末色彩斑斓的市民阶层的生活情态,构成了一幅明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

《西湖梦寻》:全书共五卷七十二则,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张岱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外,他在每则记事之后还选录了先贤时人的诗文,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

作品特点与价值

风格清新:张岱以他独特的笔触,将日常生活琐事和山水景色描绘得细腻动人,语言风格清新自然。

寄寓故国之思:作品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昔日繁华生活的回忆,还透露出他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哀思。

史料价值:《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明末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杭州地区山水景色的宝贵资料。

三.《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读后感:

一部充满历史韵味与人文情怀的作品。

《陶庵梦忆》部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明末社会的繁华与多彩。张岱通过对生活琐事的细腻描绘,如茶楼酒肆的喧嚣、说书演戏的热闹、斗鸡养鸟的闲适等,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市民生活画卷。这些生动的场景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

《西湖梦寻》部分则让我领略了杭州西湖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张岱按照空间顺序,详细描绘了西湖的各处景观,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这不仅让我对西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明末杭州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昔日繁华生活的回忆,以及对西湖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他对明朝的怀念和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这种情感让我深感共鸣,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

四.关于作者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他出身于仕宦之家,在明亡之后选择避居山中,从事著述。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对昔日繁华生活有深刻的记忆,也对山水景色有着深厚的感情。

一名维城,字宗子,号石公、陶庵、蝶庵、天孙、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年诸说不一,据商盘《越风》张岱小传推算,当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享年九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