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诗三百首-拼音版《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拼音版】

《登金陵凤凰台》
dēng jīn líng fèng huáng tái

李白 lǐ bái

凤凰台上凤凰游, fèng huáng tái shàng fèng huáng yóu ,
凤去台空江自流。 fèng qù tái kōng jiāng zì liú 。

吴宫花草埋幽径, wú gōng huā cǎo mái yōu jìng ,
晋代衣冠成古丘。 jìn dài yī guān chéng gǔ qiū 。

三山半落青天外, sān shān bàn luò qīng tiān wài ,
一水中分白鹭洲。 yī shuǐ zhōng fēn bái lù zhōu 。

总为浮云能蔽日, zǒng wèi fú yún néng bì rì ,
长安不见使人愁。 cháng ān bù jiàn shǐ rén chóu 。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过凤凰翱翔,凤去台空唯有江水独自流淌。

昔日吴宫花草早把小路埋没,晋代的豪门已变成古代坟场。

三山矗立隐现如同天外飞来,一道绿水分流白鹭洲在中央。

总是因为那浮云遮蔽了太阳,不见京都长安使人心中忧伤。

赏析: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律诗中广为传诵的杰作。天宝三年,李白离开朝廷后,曾多次造访金陵,并写下诗文。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四年到十四年之间。相传,诗人崔颢登黄鹤楼时,写下了著名的《登黄鹤楼》。李白来到此地,触景生情,便要提笔作诗,但看到墙上崔颢的诗作之后,遂罢笔。不久,他又登临南京凤凰台,写下这首诗,与崔颢之诗相竞。本诗慨叹朝代的兴衰变迁,抒写了因浮云蔽日壮志难伸的忧郁。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上,南朝宋文帝所建。

本诗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三个凤字,却无重复之嫌,而且音节流转流畅明快。“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古时,凤凰是吉祥的象征。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悠悠长江水仍独自空流。

颔联承“凤去台空”,诗人进一步发挥写吴宫、晋都。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观眼前金陵景象,感慨万分,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显赫,最终又留下了什么呢?

颈联由怀古转到写景,对仗工整,气象壮丽。诗人没有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中,而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三山”、“一水”。“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白鹭洲把长江分割成两道。诗人将三山在空中半隐半现、江水被沙洲分流两端的景象描写得恰到好处。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

尾联写诗人由六朝帝都金陵联想到了唐都长安,登高远望,视线却为浮云所蔽。此联寄寓深意:长安是朝廷之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诗人触境生愁,意寓言外。

本诗与崔诗相比,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但本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