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阁夜》杜甫-唐诗三百首-拼音版《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拼音版】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suì mù yīn yáng cuī duǎn jǐng , tiān yá shuāng xuě jì hán xiāo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wǔ gēng gǔ jiǎo shēng bēi zhuàng , sān xiá xīng hé yǐng dòng yáo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yě kū qiān jiā wén zhàn fá , yí gē shù chù qǐ yú qiáo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wò lóng yuè mǎ zhōng huáng tǔ , rén shì yīn shū màn jì liáo 。)

译文:

时到年末日月推移天变短,地处天边霜雪初停夜酷寒。

五更鼓角响夜空激越悲壮,三峡星河映长江影像散乱。

荒野外千家啼哭战乱又起,听渔樵传唱夷歌凄楚辛酸。

诸葛亮公孙述终究归黄土,人事萧条音信渺茫又何干。

赏析:

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期间。当时,从大局来看,西川连年战火纷飞,吐蕃总是接连不断地侵扰蜀地;而从个人生活来看,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面对如此凄惨的境遇,诗人通过写冬夜景色,抒发了自己感时、伤乱、忆旧、思乡等情感。

作本诗时,诗人在荒凉偏僻的山城夔州一带漂泊,面对峡江壮美的夜景,听着远处传来的悲壮鼓角声,他不禁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诗人联想到了国家动乱的局势;由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诗人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现实是令人忧心悲伤的,既然无力改变,那么诗人就只能在内心宽慰自己了。全诗笼罩着一种悲凉哀伤的气氛,却也渗透着诗人的豪情和超然之意。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时间为冬季。诗人通过一个“催”字,巧妙地说明寒夜漫长,从而使人产生岁月催人老之感,既形象又逼真。“天涯霜雪霁寒宵”一句中,“天涯”即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夔州。之所以称为“天涯”,是因为诗人当时产生了一种沦落天涯之感。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诗人孤苦伶仃,一人流落在他乡,凄凉悲怆之感油然而生。

颔联写了诗人夜里的所闻与所见。“五更鼓角声悲壮”紧承上句的“寒霄”而来。外面夜空晴朗,军中集结的号角声响彻云霄。五更之时,天将放亮,而诗人却因愁苦一夜都没有入睡。那号角声在诗人愁苦的心情的映照下,更显得悲壮酸楚。而为什么刚刚黎明时分,军队中就响起了集合的号角声呢?这正从侧面暗示了诗人所在的夔州一带也并不安宁,同样战事紧急。“五更”、“鼓角”、“声悲壮”,这三个词语向人们传达出了国家动荡不安的信息。“三峡星河影动摇”是说天上的银河澄澈清晰,无数颗星星映照在流经三峡的长江上,随着长江水的奔流而摇曳不定。颔联二句意境苍凉,气势雄浑,音调铿锵,辞采清雅,前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担忧,后一句又勾勒出一幅壮美的三峡夜景,两相对比,更突出了诗人悲壮沉郁的心情。

颈联写诗人在黎明时分的所闻。“五更鼓角”声一响起,千家万户“闻战伐”,顿时哭声响彻四野。仔细回味这幅图景,令人心酸。“夷歌数处起渔樵”中,“夷歌”指四川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歌谣。“数处”说明不是在同一个地方。夔州的渔夫、樵夫们在四面八方唱起了“夷歌”。“野哭”一词突出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夷歌”一词又写出了夔州的地方特色。而这两种声音都极其悲凉,被诗人听到后,更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愁情,使他更加悲伤。

尾联写诗人极目远望武侯庙和白帝庙时所引发的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公孙跃马而称帝”的诗句,指公孙述趁西汉末年战乱动荡的局势,割据蜀地,自立为帝。诗人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像此二人这样,虽为一世之雄,无论忠贤还是叛逆,最后也都化为黄土,那么此时自己的这点寂寞又算得了什么呢?“人事音书漫寂寥”是说人事萧条与音书断绝,现在也只能任凭自身寂寞了。这正如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解释的:“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尾联二句,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诗人在自我安慰,自我排遣心中郁闷,但深入分析,则不难发现,正是此二句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将诗人的忧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本诗向来被誉为杜诗中的经典。统观全诗,前四句主要描绘了阁夜景象,后四句则集中写了阁夜情事。诗人围绕“阁夜”,从几个不同侧面抒写了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冬夜霜雪写到五更鼓角;从夜空星河写到三峡洪波;从战乱消息写到当地民谣;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事。全诗意境雄浑壮阔,大有上天入地、俯仰古今之慨。前人对本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唐诗直解》云:“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视。”《杜诗解》云:“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批点唐诗正声》云:“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胡应麟更是称赞本诗为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全诗基调悲凉,意境雄阔,不愧为大师手笔。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