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拼音版】
《蜀相》shǔ xiàng
杜甫 dù fǔ
丞相祠堂何处寻, chéng xiàng cí táng hé chù xún ,
锦官城外柏森森。 jǐn guān chéng wài bǎi sēn sēn 。
映阶碧草自春色, yìng jiē bì cǎo zì chūn sè ,
隔叶黄鹂空好音。 gé yè huáng lí kōng hǎo yīn 。
三顾频烦天下计, sān gù pín fán tiān xià jì ,
两朝开济老臣心。 liǎng cháo kāi jì lǎo chén xīn 。
出师未捷身先死, chū shī wèi jié shēn xiān sǐ ,
长使英雄泪满襟。 cháng shǐ yīng xióng lèi mǎn jīn 。
译文:
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里找寻,只见锦官城外柏树巍巍森森。
日光映照石阶绿草自呈春色,黄莺隔着树叶空有好听歌声。
刘备三顾茅庐讨教天下大计,辅佐刘氏两朝竭尽老臣忠心。
谁曾料到出师未捷身先病死,古往今来多少英雄泪满衣襟。
赏析:
诗题《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东汉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蜀称帝,国号为汉(后人称蜀汉),以诸葛亮为丞相。
这首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刚刚弃官来到蜀地,游武侯祠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蜀相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仰、惋惜之情,并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首诗集游览与咏史于一身,意味颇深。
全诗在内容上分为写景和叙事两部分,每部分各四句话。
前四句是第一部分,着力描写武侯祠堂的景色。首联两句一问一答,构成设问句式。自问自答之中,点明了祠堂的位置及四周的风貌:在相距几里地之远的锦官城外,翠柏郁郁葱葱,排列成林。第二联的两句话分别与首联中的“堂”与“柏”相应,一个“自”和“空”字,凸显出了祠堂荒凉的景象。同时这两句话也写出了祠堂无人凭吊的悲哀。
后四句叙事,是全诗的第二部分。诗人用“天下计”、“老臣心”分别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国忠诚。“出师”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未能实现夙愿的惋惜之情。此时的杜甫正仕途失意,虽有报效国家、拯救百姓的宏愿,无奈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一身才华终无用武之地。所以第二部分的四句话虽然字面上在写诸葛亮,实际上诗人已经把自己和诸葛亮联系起来。尾联两句既是诗人对英雄丰功伟绩的渴望,同时又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哀叹。
全诗以景开篇,在叙事中抒情结尾,寓情于景,情景一体,渲染出一种慷慨凄凉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