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拼音版】
《杂诗》zá shī
沈佺期 shěn quán qī
闻道黄龙戍, wén dào huáng lóng shù ,
频年不解兵。 pín nián bù jiě bīng 。
可怜闺里月, kě lián guī lǐ yuè ,
长在汉家营。 cháng zài hàn jiā yíng 。
少妇今春意, shào fù jīn chūn yì ,
良人昨夜情。 liáng rén zuó yè qíng 。
谁能将旗鼓, shuí néng jiāng qí gǔ ,
一为取龙城。 yī wèi qǔ lóng chéng 。
译文:
听说那戍守在黄龙城的驻军,连年地进行战争总是不撤兵。
可怜这深闺少妇仰望的明月,还长年照耀着塞外汉家兵营。
今宵闺中少妇望月怀念丈夫,昨夜征人也在望月思念亲人。
有谁能够高擎战旗擂起战鼓,一举平定敌寇攻下他大本营。
赏析:
“杂诗”是魏晋以来常见的一种“无题”抒情诗,内容多为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征戍之怨。本诗通过儿女之情写征戌之苦,在反战情绪中,寄托了诗人用武力维护边境和平的理想,是初唐五言律诗中的名篇。诗人从闺中思妇的角度,描述了她对远征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了百姓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绪。除了对战争频繁的哀怨之外,诗人还表达了对良将的期盼之情,希望良将尽快出现早日结束战争,也暗暗吐露了对边将无能的谴责。
首联叙事,诗人用平易的语言娓娓道来,于平静中见不平:边境要塞,战火连年。人戍“黄龙”,远别乡土;战火“频年”不息,生死难测,怎能不让人嗟叹呢?
颔联借月抒怀。诗人选择了月亮,写思妇、征夫的相思之苦。思妇在闺,征夫在营,同在月华照耀之下,却不能同赏。在思妇眼里,明月是他们夫妻心心相印的象征,但这眼前的月亮却再也不如往昔那样明亮,因为往昔的明月早已离开深闺,随丈夫远去汉家营了。而“可怜”和“长照”两个词,则准确地表现出此时他们相思的痛苦,既包含着遗憾,也承载着无奈。年年夜夜,他们只能对月垂泪。此联看似写月,却字字含情,内涵丰富,清新别致。
抒写至此,诗人意犹未尽。因此,颈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思。“少妇”对“良人”,“今春意”对“昨夜情”。对仗工整,互文见意。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虚度,思妇怎能不惆怅!漫漫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就在征夫的眼前。
尾联抒写出了思妇与征夫的共同愿望:希望能有良将率众克敌制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诗以问句的形式,照应了首联“频年不解兵”的问题,也隐含着诗人对边关将领无能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