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平《金刚经 心经 坛经》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2

《金刚经·心经·坛经》作者:陈秋平 / 尚荣

一.《金刚经·心经·坛经》经典语录: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6.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7.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8.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9.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10.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2.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13.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14.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5.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16.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17.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8.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9.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20.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二.《金刚经·心经·坛经》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

1、《金刚经》

核心思想:《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它主要阐述了空的智慧,通过须菩提与佛陀的对话,讨论了如何降伏其心,以及对众生和法的实相进行了解读。整部经典中,“空”的观念贯穿始终,强调了对于世间万物的无执无著态度。

主要内容:此经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著或眷恋。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

2、《心经》

核心思想:《心经》全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一部经典。它充分流露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以达到人们学习的榜样。此经主要教导我们如何用智慧去办事,如何用智慧去利益人民,如何做事有头有尾,以及如何从心地远离贪嗔痴等烦恼。

主要内容:这部经典包含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即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觉悟。它强调了“五蕴皆空”的观念,认为色、受、想、行、识都是空无自性的,教导人们要超越这些束缚,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3、《坛经》

核心思想:《坛经》是中国僧人惠能(又称六祖慧能)的言论辑录,是绝无仅有的一本被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它主要记载了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坛经》中强调了“见性成佛”、“即心即佛”的佛性论以及“顿悟见性”的修行观。经典中通过惠能与弟子的对话,阐述了禅宗的基本教义和实践方法,包括如何修行、如何开悟等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陈秋平编译注释的《金刚经·心经·坛经》主要讲述了《金刚经》、《心经》和《坛经》这三部佛教经典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这些经典都是佛教中的重要文献,对于了解佛教教义、修行方法以及禅宗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三、《金刚经·心经·坛经》读后感

在阅读了《金刚经》、《心经》和《坛经》之后,我深感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对这些经典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产生了深刻的体会。

首先,《金刚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强调了“空”的观念,让我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空幻不实的,我们不应过于执著或眷恋。这种观念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物质和欲望的追求,使我意识到过度追求这些虚幻的东西只会让人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通过这部经典,我学会了放下执念,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得失。

接着,《心经》让我进一步领悟到心灵解脱和觉悟的重要性。它告诉我,色、受、想、行、识都是空无自性的,我们应该超越这些束缚,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运用智慧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不再被情绪和欲望所左右。这部经典让我更加关注内心的修养和提升,努力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慈悲心的人。

最后,《坛经》中的“见性成佛”、“即心即佛”的佛性论以及“顿悟见性”的修行观,让我对禅宗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惠能与弟子的对话,我体会到了禅宗的基本教义和实践方法。这部经典让我明白了修行的目的在于开悟,而开悟的关键在于认识自己的本心。只有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地认识世界,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

总的来说,这三部经典让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人生道路上获得了宝贵的启示。我学会了放下执念、运用智慧处理问题、关注内心修养以及认识自己的本心。这些经典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将成为我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指南,指引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