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仨》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0

《我们仨》作者:杨绛

一.《我们仨》经典语录:

1.亲人去世,家在哪儿?亲人去世那一刻,家就不复存在。

2.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3.我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

4.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但是我陪他走得越远,越怕从此不见。

5.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6.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7.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

8.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9.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0.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二.《我们仨》讲了什么?

《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的一部散文集,该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1.家庭经历和感情:

书中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
通过细腻的文字,展现了作者与丈夫钱锺书和女儿钱瑗之间的深厚感情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2.生活琐事与学术追求:

书中描述了杨绛与钱锺书在学术上的高度同步,以及他们在英国留学、共同生活的回忆。
详细记叙了杨绛为了支持钱锺书的学术研究,包揽家务,同时自己也不放弃学术追求的经历。

3.面对生离死别的情感:

书中以沉重的笔触叙述了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锺书相继离世的过程,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怀念。
通过梦境的形式,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过去家庭生活的眷恋。

4.人生哲学与感悟:

书中不仅是对亲人的怀念,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通过自身的经历,传达出家庭的温暖、亲情的珍贵以及对生活的坚韧态度。

三.《我们仨》读后感

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这本书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更是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首先,《我们仨》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杨绛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丈夫钱锺书和女儿钱瑗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平凡而温馨的家庭场景让我倍感亲切。无论是共同做饭、一起读书,还是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都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纯粹而坚定的,让人在生活的风雨中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杨绛先生通过回忆与丈夫和女儿的生活经历,传达出一种坚韧、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亲人的离世,她没有沉溺于悲痛之中,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现实。这种坚韧和乐观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此外,《我们仨》还让我对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的了解。书中详细记叙了杨绛与钱锺书在学术上的追求和在英国留学的经历,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学术研究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对知识分子有了更多的敬意和钦佩。

最后,我想说,《我们仨》是一本充满情感和智慧的书。它让我更加珍惜家庭、亲情和人生,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我相信,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就一定能够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四.关于作者

杨绛

1、基本信息

姓名:杨绛(原名杨季康)
出生日期:1911年7月17日
逝世日期:2016年5月25日
出生地:北京(祖籍江苏无锡)

2、教育背景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留学经历: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3、职业生涯与贡献

文学及翻译作品: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小说《洗澡》,译作《堂吉诃德》等。
93岁时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该书风靡海内外。
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4、家庭与亲人

丈夫:钱钟书,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
女儿:钱瑗(1937-1997),曾一同经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5、荣誉与纪念

她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并被译为多种语言。
设立“好读书”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6、逝世

2016年5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综上所述,杨绛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她的一生充满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家庭的深情。她的作品和人生经历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