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
一.《中国哲学简史》经典语录:
1.“哲学乃自纯思之观点,对于经验作理智的分析、总括及解释,而又以名言说出之者。”
这句话揭示了哲学的本质,即哲学是从纯粹思考的角度对经验进行理智分析、总结和解释,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学问。
2.“哲学之目的,既在确定一理想人生,以为吾人在宇宙间应取之模型及标准。”
冯友兰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确定一个理想的人生模型,作为人们在宇宙间生活的标准和典范。
3.“哲学与科学之区别,即在科学之目的在求真,而哲学之目的在求好。”
他指出科学与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目的不同,科学追求真理,而哲学则追求美好。
4.“人生的意义,全凭我们对于人生的了解。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人生,人生便有意义;倘使我们不能了解人生,人生便无意义。”
冯友兰强调人生的意义取决于我们对人生的理解。
5.“中国的儒家,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的在求理想的生活。”
他指出儒家的主要目标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
6.“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谓立言、立功、立德。”
冯友兰认为人生的成就主要包括学问、事功和道德三个方面。
7.“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他强调哲学的功能在于提升人的心灵境界,超越现实,体验更高层次的价值。
8.“无用是全生的办法。善于全生的人,一定不能多为恶,但是也一定不能多为善。他一定要生活在善恶之间。”
这句话引用了道家的智慧,强调了一种中庸之道的生活态度。
9.“有时候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所以‘仁人’一词与‘全德之人’同义。”
冯友兰对孔子“仁”的概念进行了深入解析,认为“仁”包含了所有德性的总和。
10.关于“道”的理解:“道是无名之名。”
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道”的本质,即“道”虽然无形无相,却是万物之根本。
二.《中国哲学简史》讲了什么?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为西方读者而写的一本哲学史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全书共28章,分为两大部分:前18章主要讲述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后10章主要阐述中国哲学在古代思想上新的发展和开拓。书中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精神和背景,诸子百家的不同哲学观、人生观,以及现代哲学的发展和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冯友兰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及各家的起源、主要思想都做了详细介绍,使初学者能够对中国哲学建立初步的概念。同时,他也对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和哲学流派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评价。
三.《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阅读《中国哲学简史》后,我深感冯友兰先生的博学多才和深邃思考。以下是我的几点读后感:
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冯友兰先生以时间为脉络,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中国哲学的整体框架和主要线索。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尽管书中涉及的内容深奥复杂,但冯友兰先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使得初学者也能够轻松理解。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和哲学流派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评价,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他对儒家、道家、墨家等哲学流派的阐述不仅准确全面,而且富有启发性,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哲学的精髓和内涵。
中西融合,视野开阔:冯友兰先生不仅精通中国哲学,而且对西方哲学也有深入的研究。他在书中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进行对比和分析,展现了他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中西融合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哲学,也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之,《中国哲学简史》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广泛学术价值的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哲学的宝贵资料,也为我们思考人生、探索真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