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王阳明-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2

《传习录》,作者:王阳明

一.《传习录》经典语录:

1.“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这句话强调了心与理的一体性,认为天下的所有事物和道理都包含在心中,没有心外的事物和道理。

2.“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

良知在知来之前并无知,在觉来之前并无觉,强调了良知的自然性和先验性。

3.“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良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贯穿万古,充塞宇宙,无所不同,体现了良知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4.“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这句话阐述了心、意、知、物之间的关系,指出身体的主宰是心,心的发动表现为意,意的本质状态是良知,意的指向构成事物。

5.“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强调心外不存在物、事、理、义、善等,所有这些都包含在心中。

6.“知行合一。”

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识必须通过行动来体现其价值,行动也必须有知识的指导。

7.“良知发用之思,自然明白简易,良知亦自能知得。”

良知本身就具备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它自然而然地能够明白事物的本质和简单的道理。

8.“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者,此正是吾心良知处。”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独特的知识和见解,这就是吾心良知所在,它代表了我们的个性和价值观。

9.“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儒家圣学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10.“尽信书不如无书。”

强调对书籍的态度应该是批判性的,不能完全相信书籍的内容,而要以自己的良知为准则去理解和应用书籍中的知识和观点。

二.《传习录》讲了什么?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的哲学著作,主要是他平时讲学和解答弟子的语录,以及一些论学书信等。书中重点阐述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学主张,并提出著名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理论。全书包括王阳明哲学思想的主要部分,是研究王氏心学的基本材料。书中还记载了他提出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本,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些内容不仅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也展现了他生动的授课方法和语言艺术。

三.《传习录》读后感

阅读《传习录》,我深刻感受到了王阳明心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心即理,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强调心与理的一体性,以及知与行的不可分割性。这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学问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将知识转化为行动,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深化我们的认识。
致良知:良知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本善和道德准则。王阳明提倡通过致良知来修炼本心,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倾听良知的声音,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批判性思维:王阳明在书中多次强调对书籍和知识的批判性态度,认为不能盲目相信书本上的内容。这让我认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以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修心养性:王阳明的心学不仅关注外在的行为和成就,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成长。他提倡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来修炼本心,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修行不仅仅是在外在的仪式和规矩上,更在于内心的净化和提升。
总之,《传习录》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哲学著作,它让我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秉承王阳明的思想精髓,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