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1

《纯粹理性批判》,作者:康德

一. 《纯粹理性批判》经典语录:

1.“理性是人类的最高成就,而理性又是如此地脆弱不堪一击。” —— 这句语录揭示了理性的双面性,既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巅峰,也指出了其易受攻击和破坏的脆弱性。

2.“理性的批判是一种绝对的、纯粹的、无条件的批判。” —— 这句话强调了理性批判的严格性和无偏见性,指出它不受任何外在条件或偏见的限制。

3.“纯粹的理性不能解决问题,但却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 —— 康德认为,纯粹的理性虽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它能够澄清问题,使其变得更加清晰和易于处理。

4.“真正的理性,就在于它是否能超越一切经验和历史的局限。” —— 这句话表达了理性超越具体经验和历史情境的能力,是理性真正价值的体现。

5.“理性不是对真理的坚守护,而是一种自觉地承认错误、并愿意为此接受教益的态度。” —— 康德强调了理性的谦逊和自我反思精神,认为理性应当勇于承认错误并从中学习。

6.“理性的真正危险在于,它把自己当作绝对的存在。” —— 这句话指出了理性可能陷入的误区,即将自身视为无所不能的绝对存在,从而忽视了自身的局限性和错误的可能性。

7.“一切必然性在任何时候都以一种先验的条件为基础。” ——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深入探讨了先验条件对认识必然性的重要性,这句话是对这一观点的精炼表达。

8.“思维无直观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 —— 这句话体现了康德认识论中的核心观点,即思维和直观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9.“我们的所有知识都开始于经验,但并不都来源于经验。” —— 康德认为,虽然知识起源于经验,但其中也包含有先天的、普遍有效的要素。

10.“纯粹理性批判的任务是确定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以及我们可以希望知道什么。” —— 这句话概括了《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即通过对理性的批判考察来确定知识的范围和界限。

二.《纯粹理性批判》讲了什么?

《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81年。该书是康德哲学巨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

先验要素论:主要探讨人类认识能力的先天要素,包括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先验感性论关注人类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特别是空间和时间作为先天直观形式的作用。先验逻辑则进一步细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前者研究知性如何运用范畴来综合感性材料形成知识,后者则揭示理性在超越经验界限时产生的幻相和矛盾。

先验方法论:在先验要素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起科学的形而上学体系。康德认为,纯粹理性的理论使用需要一定的法规和方法论原则来指导,以避免其扩展到经验之外而产生谬误。同时,他也探讨了纯粹理性在实践方面的应用,为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理性的批判考察来确定其认识能力的范围和界限,进而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

三.《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阅读《纯粹理性批判》是一次深刻而富有挑战性的哲学之旅。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批判精神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困惑的世界。

首先,我被康德对人类认识能力的深刻剖析所吸引。他通过对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的详细阐述,揭示了人类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知性、经验与先天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剖析不仅深化了我对认识论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其次,康德对理性的批判态度让我深感震撼。他并没有将理性视为无所不能的绝对存在,而是勇于承认其脆弱性和易错性。这种谦逊和自我反思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和谨慎。

然而,阅读《纯粹理性批判》并非易事。康德的语言晦涩难懂,概念繁多且抽象,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和耐心才能逐步深入。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感到困惑和迷茫,但正是这些困惑和迷茫激发了我不断探索和思考的动力。

总之,《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哲学著作。它不仅深化了我对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认识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受益于这本书所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