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卡尔·马克思-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3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作者:[德] 卡尔·马克思

一. 《资本论》经典语录:

1.“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句话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原始过程充满了暴力和掠夺,是剥削和压迫的结果。

2.“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商品拜物教的概念,指出商品形式掩盖了劳动的社会性质。

3.“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这句话详细分析了影响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4.“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资本增殖。”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5.“资本在相当高的程度上为使用价值而交换,但在本质上,却是为交换价值而交换。”

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的本质,即追求交换价值而非使用价值。

6.“竞争的结果总是许多较小的资本家垮台,他们的资本一部分转入胜利者手中,一部分则归于消灭。”

这句话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性及其导致的资本集中现象。

7.“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强调了信用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8.“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这句话说明了地租的本质及其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

9.“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强调了时间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认为节约劳动时间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

10.“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要求以一个同它相适应的社会形式来支配它。”

这句话指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预示着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二.《资本论》主要内容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基础(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的秘密、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主要分析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揭示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

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

三.《资本论》读后感

阅读《资本论》后,我深感其思想的深刻与博大。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首先,《资本论》让我对资本主义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资本增殖,而这种增殖是建立在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的。这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平等。

其次,《资本论》让我对商品、货币、资本等经济范畴有了更全面的理解。马克思从商品入手,阐述了价值、交换价值、货币等概念,并进而分析了资本的本质和运作方式。这些分析不仅让我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警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种种陷阱和风险。

最后,《资本论》激发了我对社会变革的思考。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旧有的生产关系终将不再适应新的生产力水平,从而产生社会变革的要求。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让我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也让我更加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未来。

总之,《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深入研读《资本论》,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