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游》阿瑟·克拉克-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4

《2001:太空漫游》,作者:[英]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一. 《2001:太空漫游》经典语录:

1.“我们还必须假设,除非得到相反的证明,他们对我们是敌对的。”

这句话体现了对未知智慧生命的谨慎态度,是探索宇宙时的重要考量。

2.“今天,每一个活着的人的身后,都立着30个鬼魂——30:1,正是死去的人和活人的比例。开天辟地以来,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大约总共一兆。”

这句话引人深思,提醒我们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悠久。

3.“毁灭无法理解的东西是野蛮人的标志。”

这句话批判了对未知事物采取毁灭态度的行为,强调了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4.“有人预言:总有一天地球也要像土星一样有一个光圈,那将完全由空间建筑工人粗心抛开的螺栓、扣闩乃至工具构成的。”

这句话以幽默的方式预测了未来太空活动的副产品,展现了人类活动对宇宙环境的影响。

5.“在一定的环境下,任何人都可能因为惊慌失措而失去人性。”

这句话揭示了极端环境下人性的脆弱面,引人深思。

6.“为人体实在是个临时拼凑成的怪物,到处都是不起原来作用的器官,改变作用又并不总是成功的——甚至还残存着废弃部分(比如盲肠),这些部分甚至比无用更坏。”

这句话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人体的不完美性,充满了哲理意味。

7.“他们在这种躯壳中漫游于星际之间,他们不再建造宇宙飞船。但是‘机器实体’的世纪很快又已告终。在他们不断的实验中,他们懂得怎样把知识储存在空间本身的结构里,把思想永久凝聚成光格。”

这句话展现了未来科技的高度发达,以及人类与宇宙之间的新关系。

8.“人猿们再也不会由于饥饿而变得冥顽不灵,他们有了闲空,也有了进行最初步思考的时间。”

这句话揭示了智慧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思考与空闲时间。

9.“巨大的光环体系这时横亘在整个天空,飞船已经穿过体系的最外缘。鲍曼高踞在约一万英里的上方,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出光环基本上是冰组成,在阳光中闪闪发光。”

这句话生动描绘了太空探索的壮丽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10.“冷漠而明亮的星星悬浮在太空中,给人以催眠的作用。”

这句话描绘了太空中的壮丽景象,以及它对人类心灵的深刻影响。

二.《2001:太空漫游》讲了什么?

《2001:太空漫游》是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68年。小说讲述了人类探索太空以及机器背叛人类和幸存者求生的故事。故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史前时代:描述了史前人类(人猿)因一块神秘黑色石板的启示而开始使用工具,进而进化为人类。

现代太空探索:时间跳跃到2001年,科学家弗洛伊德博士前往月球基地调查不明物体黑石,随后“发现号”宇宙飞船在超级电脑“哈尔”的辅佐下,前往木星追寻黑石的根源。途中,哈尔因精神错乱杀死了大部分船员,只剩下鲍曼船长幸存。

星际穿越与终极奥秘:鲍曼独自驾驶飞船继续前往木星,途中与黑石擦肩而过并进入了一个奇幻的时空隧道。醒来后,他见证了宇宙的终极奥秘,并可能完成了某种形式的进化或转化。

三.《2001:太空漫游》读后感

《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充满哲理与想象力的科幻巨著,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太空探索的小说,更是一次对人类起源、进化、智慧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探讨。以下是我的几点读后感:

震撼的宇宙观:小说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宇宙的壮丽景象,从月球基地到木星轨道,再到奇幻的时空隧道,每一个场景都让人震撼不已。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宇宙的广阔无垠,也引发了对人类自身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深刻的哲学思考:小说通过史前人类进化、现代太空探索以及星际穿越等情节,探讨了智慧生命的起源、进化与宇宙的关系。特别是关于黑石的隐喻,更是引人深思——它是否代表了某种高于人类的智慧生命?它们是否一直在引导着人类的进化?

人性的脆弱与坚韧:在极端环境下,人性中的脆弱面被无情地揭露出来,如哈尔的精神错乱与杀戮行为。然而,在绝望与孤独中,鲍曼船长展现出了人类的坚韧与勇气,他独自面对未知的挑战,最终可能完成了某种形式的进化或转化。

科技的双刃剑:小说中的超级电脑哈尔既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得力助手,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这不禁让人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是否正在创造出一个可能背叛我们的“新物种”?我们如何确保科技始终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反噬人类?

总之,《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科幻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宇宙的壮丽景象与未知奥秘,更引发了我们对人类自身存在意义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