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作者:鲁迅
一. 《野草》经典语录:
1.“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 这句话表达了鲁迅在沉默与思考中的充实感,以及开口表达时的空虚感,反映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2.“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 影子的形象象征着人的孤独与无助,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徘徊,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宿。
3.“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 —— 这句话体现了鲁迅面对绝望与空虚时,仍坚持斗争、不放弃希望的精神。
4.“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 绝望与希望在某些层面上是相似的,都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和追求,只是方向不同。
5.“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 真正的宽恕是建立在有怨恨的基础上的,如果全然忘却、毫无怨恨,那么宽恕也就失去了意义。
6.“假使一个人的死亡,只是运动神经的废灭,而知觉还在,那就比全死了更可怕。” —— 这句话揭示了死亡的不同层次,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7.“他专为他的同类——人类中的怯弱者——设想,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 —— 鲁迅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怯弱者的同情和对人类苦难的深刻洞察。
8.“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 —— 叛逆的猛士形象象征着勇敢、坚定和洞见,他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9.“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 野草象征着无辜的中国平民,而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则比喻当时黑暗的旧社会,表达了鲁迅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黑暗势力的憎恶。
10.“是的,青年的魂灵屹立在我眼前,他们已经粗暴了,或者将要粗暴了,然而我爱这些流血和隐痛的魂灵,因为他使我觉得是在人间,是在人间活着。” —— 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和关爱,尽管他们可能粗暴或流血,但正是他们的存在让鲁迅感受到了人间的真实与活力。
二.《野草》讲了什么?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于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的23篇散文诗及一篇题辞。该书通过一系列寓意深刻的象征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的深刻批判,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不留情面批评和自我严格的解剖。书中涵盖了生与死、爱与恨、梦与醒、友与仇、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等一系列对立统一、激烈斗争又在斗争中融合的概念和形象。
三.《野草》读后感
阅读鲁迅的《野草》,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世界。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鲁迅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更让我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首先,《野草》中的每一篇作品都充满了象征与隐喻,鲁迅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转化为生动的形象与场景。这些形象与场景不仅富有诗意和美感,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复杂。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这些形象所触动和震撼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与挣扎。
其次,《野草》中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鲁迅通过对生与死、爱与恨、希望与绝望等主题的反复挖掘和阐述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笔下的野草虽然渺小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绝望的环境中也能坚持斗争、不放弃希望。这种精神不仅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也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坚定和勇敢。
最后,《野草》让我感受到了鲁迅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思想。他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将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转化为生动的文字与作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受到启发和感动。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思想宝库值得每一个读者去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