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康德-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1

《判断力批判》,作者:康德

一. 《判断力批判》经典语录:

1.“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

这句话揭示了美的本质,即美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目的或利害关系的纯粹愉悦。

2.“审美判断是没有权利要求人人都同意的。”

康德指出,审美判断具有主观性,虽然它带有普遍性,但并不能强求所有人都持相同观点。

3.“鉴赏判断因此不是知识判断,从而不是逻辑的,而是审美的。”

康德区分了审美判断与知识判断,强调审美判断的非逻辑性和主观愉悦性。

4.“美是那在单纯的(即不是依照悟性的一个概念以官能的感觉为媒介的)判定里令人愉快的。”

这句话进一步阐明了美的单纯性,指出美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概念或感官媒介。

5.“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探讨了道德、信仰与希望之间的关系,认为有道德的生活需要信仰的支撑。

6.“纯粹美”和“依存美”的区别:纯粹美是自由的美,只在于形式,排斥一切利害关系,但不是理想美。理想美是“审美的快感与理智的快感二者结合”的一种美,即“依存美”。

康德对美的分类深化了我们对美的理解,揭示了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7.“崇高必须和思想的样式关联着,这就是和诸格律关联着,以便赋予知性和理性诸观念以对于感性优胜的势力。”

康德认为崇高与思想密切相关,崇高感能够超越感官限制,赋予知性和理性以更大的力量。

8.“自然的美是一个美的事物,艺术的美是一个事物的美的表现。”

这句话区分了自然美与艺术美,强调了艺术在表现美方面的独特作用。

9.“有两种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这句名言表达了对自然与道德的敬畏之情,揭示了人类精神的崇高追求。

10.“美是道德的象征。”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这一重要命题,认为美与道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象征关系。

二.《判断力批判》讲了什么?

《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创作的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90年,是康德的哲学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前两部是《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该书主要分为“审美判断力的批判”与“目的判断力的批判”两部分:

审美判断力的批判:

重点分析美和崇高两个范畴。从质、量、关系和方式四个方面对审美判断作了严格的界定和概括。提出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一概念来解析审美判断,认为美是一种主观的普遍有效性。区分了“纯粹美”和“依存美”,探讨了审美趣味、天才与艺术等问题。

目的判断力的批判:

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对自然界有机体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提出了“自然的合目的性”概念,试图解释自然界中看似有目的的设计现象。辩证地表述了康德的自然观,促进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

三.《判断力批判》读后感

阅读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我深刻感受到了康德哲学的深邃与广博。这部作品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美的理解,也深化了对自然与自由、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思考。

首先,我被康德对美的独到见解所折服。他通过对美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美的本质、分类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联系。特别是他提出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区分,让我对美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其次,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构建了一个沟通自然与自由、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他通过对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试图实现自然界的必然王国与道德界的自由王国的和谐统一。这种尝试不仅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也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最后,我认为《判断力批判》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见的著作。它不仅展现了康德哲学的完整性和深度,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和美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