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1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作者:陈寅恪

一.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经典语录:

1.“一为北魏、北齐,二为南朝梁、陈,三为西魏、北周。在这三源中,隋唐所继承北魏、北齐一源成分最多,南朝梁、陈次之,而继承西魏、北周一源成分最少。”

2.“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3.“总而言之,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

4.“抓住了中国历史中制度与人事两大关键,远非那种强行从社会经济角度切入强作解说的治史思路可比。”

5.“唐律因于隋开皇旧本,隋开皇定律又多因北齐,而北齐更承北魏太和正始之旧,然则其源流演变固了然可考而知也。”

6.“唐代音乐多因于隋,隋之胡乐又多传自北齐,而北齐胡乐之盛实由承袭北魏洛阳之胡化所致。”

7.“唐代中央财政制度的地方化,关中河西地区的农业人口和生产力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有足够富余的农产品可以使朝廷进行收购。”

8.“礼制,虽只在特权阶级使用,不下庶人。但是,是维系封建阶级,士大夫阶级的根基。”
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兹就《唐律》中略举其源出北齐最显而易见之例数则,以资参考。”

9.“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贤所同殉之精义,其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

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讲了什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陈寅恪先生的两部重要著作,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制度与政治变迁。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该书首次出版于1944年,是陈寅恪先生关于隋唐制度研究的开创性成果。书中从礼仪、兵制、财政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魏晋南北朝制度变迁与隋唐制度的关系,概括出隋唐制度三大历史渊源,即北魏、北齐,南朝梁、陈,以及西魏、北周。该书通过对具体制度的深入考证和分析,揭示了隋唐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的复杂演变过程。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该书则是对唐代政治史的精辟论述,与《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相辅相成。书中不仅分析了唐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还深入探讨了唐代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科举制度、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通过对唐代政治史的全面梳理和深刻分析,该书为我们理解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读后感

阅读《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后,我深感陈寅恪先生治学之严谨与思想之深邃。这两部著作不仅为我们揭示了隋唐时期复杂多变的历史制度与政治变迁,更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考证,展现了陈寅恪先生对历史真相的不懈追求和对独立精神的坚定信仰。

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陈寅恪先生以丰富的史料和精湛的考证技巧,为我们展示了隋唐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的复杂演变过程。他通过对礼仪、兵制、财政等具体制度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隋唐制度在北魏、北齐、南朝梁陈以及西魏北周等历史渊源中的传承与变异。这种对制度渊源的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隋唐制度本身,更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整体脉络。

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则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唐代政治生活的认识。陈寅恪先生通过对唐代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和人物的深刻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而复杂的唐代政治画卷。他不仅关注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更关注制度背后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因素。这种全面的历史视角,使我们对唐代政治史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总的来说,陈寅恪先生的这两部著作不仅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更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它们不仅展现了陈寅恪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传递了他对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的坚定信仰。这种信仰不仅激励着他在学术研究中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人生启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