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六州歌头》张孝祥-宋词三百首-拼音版《中国诗词大会》古诗词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拼音版】

《六州歌头》liù zhōu gē tóu

张孝祥 zhāng xiào xiáng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cháng huái wàng duàn,guān sài mǎng rán píng。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zhēng chén àn,shuāng fēng jìng,qiǎo biān shēng。

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àn xiāo níng,zhuī xiǎng dāng nián shì,dài tiān shù,fēi rén lì;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zhū sì shàng,xián gē dì,yì xīng xīng。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gé shuǐ zhān xiāng,luò rì niú yáng xià,qū tuō zòng héng。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kàn míng wáng xiāo liè,qí huǒ yī chuān míng,jiā gǔ bēi míng,qiǎn rén jīng。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niàn yāo jiān jiàn,xiá zhōng jiàn,kōng āi dù,jìng hé chéng!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shí yì shī,xīn tú zhuàng,suì jiāng líng,miǎo shén jīng。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gān yǔ fāng huái yuǎn,jìng fēng suì,qiě xiū bīng。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guān gài shǐ,fén chí wù,ruò wéi qíng。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wén dào zhōng yuán yí lǎo,cháng nán wàng、cuì bǎo ní jīng。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shǐ xíng rén dào cǐ,zhōng fèn qì tián yīng,yǒu lèi rú qīng。

【译文】

极目远望千里淮河,只见莽莽草丛与关塞齐平。征战的烟尘早已暗消,萧瑟的秋风凛然凄紧,边境上寂静无声。我不由得黯然销魂,回想当年的中原沦陷,也许是上天的意志,非人力可能扭转乾坤。可叹儒学昌盛的洙泗圣地,弦歌交奏文明礼乐之邦,竟惨遭蹂躏一片膻腥。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暮色中成群牛羊回归,一座座土堡密布纵横。还可见金兵将领夜间出猎,骑兵的火炬照亮整个平川,胡笳鼓角一阵阵悲鸣,真让人动魄惊心。

想我腰间的弓箭,匣中的宝剑,白白地被尘封虫蛀,满怀报国壮志竟一事无成!时间如流水转瞬即逝,胸中徒有雄心壮志,眼看一年又到冬暮,光复汴京的夙愿仍渺茫无音。朝廷正要用文德怀柔靖远,边境烽烟于是静息,军队全都撤出边境。乘着华车骏马的议和使臣,纷纷奔驰忙碌不停,这情景实让人羞惭万分。听说中原的父老兄弟常常盼望,旌旗蔽空王师北征。啊,如果人们到了这里,一定都会满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飞洒如大雨倾盆。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当时张浚率兵北伐,但因为投降派的刁难和前线军队内部的不和,北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投降派掌握了主动权,决定休兵议和。时在建康任上的词人激愤满怀,谱下了这曲气势恢弘的爱国词章。本篇在词中属于长篇,而且格局波澜壮阔。词中多三言、四言的短句,音节短促,情绪激越,正好与词人抒发的壮志豪情相契合。

词的上半部分写词人登高所见,南宋军心涣散、金兵气焰嚣张,让人气愤填膺。“长淮”二字,点出两国的边界,寄意深沉。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宋史·高宗纪》)。淮河曾是宋朝境内一条重要的河流,如今却变成国之边境。杨万里在《初入淮河》中感叹道:“人到淮河意不佳”,“中流以北即天涯!”大面积的国土都沦入金人手中,南宋只剩下半壁江山。远望千里淮河,南岸一线只有草丛苍莽的原野,没有任何防御屏障。征战的烟尘早已消失,秋风萧瑟,边境寂静无声,一片荒凉。“黯销凝”一句,写词人对国事的关切,形象生动,手法高超。“追想”三句,写南宋朝廷的怯懦无能,任人宰割,词人心中痛极,却还不能明说,只能把原因归结于“殆天数,非人力”。肆无忌惮的金兵,甚至已经攻占了洙、泗二水流经的山东,那里可是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啊,词人触目感怀,激愤难平。“隔水毡乡”到“遣人惊”,写金兵用猎火照亮了北方的田野,笳鼓悲鸣,隐隐可闻,而南宋这边呢?萧条、冷寂,没有一丝生气,两相对比,词人自然倍感忧虑,可是对于昏庸的南宋朝廷,他又能如何?这些都是词人的泣血之言,读来令人扼腕。

词的下半部分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并对南宋的当政者进行了有力的谴责,使词情愈加悲壮。开始八句,写词人空有“腰间箭,匣中剑”,壮志凌云,却无奈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眼看祖国山河破碎,无力回天。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冬时节,词人赋闲在家,往来于宣城、芜湖等地。当他听到宋军在采石矶大败金军的消息后,在《水调歌头·和庞佑甫》的词里抒发了自己的豪情:“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可是,他当来到建康寻找报国途径时,却发现依然报国无门。“干羽方怀远”六句,词人写出了自己的愤怒,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谴责朝廷昏庸无能,激愤满怀。“干羽方怀远”使用了《尚书·大禹谟》中“舞干羽于两阶”的典故。据说舜大修礼乐,连远方的有苗族都来归附。词人借此事嘲讽南宋朝廷不思进取,放弃中原故土,只是一味安于现状。“闻道”三句,写无数的爱国志士都在急切地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之日。百姓心向故国,一心期盼朝廷能收复失地,而朝廷却偏安而居。两相对比,更使人气愤。最后三句,直抒胸臆,是当时广大爱国志士真实的内心独白。

这是一首感怀之作,激昂慷慨,如江河之下,气势雄壮,令人读之惊心动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