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周雪光-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豆瓣评分9.3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作者:周雪光

一.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经典语录:

1.“中国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以中央政府为中心的一统体制。”

2.“国家治理逻辑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矛盾而演化发展起来的。”

3.“一统体制的集中程度越高、越刚性,必然以相应程度上削弱地方治理权为代价,其有效治理的能力就会相应减弱。”

4.“中国政府具有‘行政发包制’的特点,委托方设定目标和政策取向,然后将任务‘发包’给下属管理方。”

5.“运动型治理机制是针对常规型治理机制失败而产生的(暂时)替代机制或纠正机制。”

6.“在中国行政体制中,基层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非正式行为。”

7.“政府官员为多重官僚逻辑所约束,因此表现出‘拼凑应对’的行为特征。”

8.“正式制度只有与非正式制度相结合,才能够运转下去。”

9.“非正式制度是帝国逻辑的核心,与正式制度有机结合、互为依存。”

10.“名与实、象征性权力与实质性权力间的相互转化,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是帝国治理逻辑另一个核心环节。”

二.《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讲了什么?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是周雪光教授基于多年研究写成的专著,主要围绕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展开探讨,内容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国家治理逻辑的制度分析:

探讨国家治理的制度设施,包括官僚体制和一统观念制度。

分析中央权威与地方权力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2.国家治理逻辑与政府行为:

通过多个案例和模型,分析政府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谈判过程、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拼凑应对行为等。
揭示在特定制度环境下,政府行为的特点和逻辑。

3.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社会:

关注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探讨国家治理如何影响社会群体的行为和选择。分析村庄选举、集体债务、无组织的利益与集体行动等现象背后的制度逻辑。

全书通过对中央与地方、国家与民众两条线索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路径和视角。

三.《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读后感

阅读《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后,我深感周雪光教授对中国国家治理制度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体系完整,逻辑清晰:

书籍结构严谨,内容体系完整,从制度分析到政府行为再到社会影响,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模型,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国家治理制度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

理论创新,视角独特:

周雪光教授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理论观点,如“行政发包制”、“运动型治理机制”等,为理解中国国家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引入韦伯的权威理论和控制论模型,对中国官僚体制和政府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其背后的制度逻辑。

现实关怀,启发思考:

书籍不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还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对一系列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
通过对村庄选举、集体债务等案例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国家治理制度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进而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学术价值,实践意义: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不仅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深入剖析国家治理制度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为改进和完善国家治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总之,《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是一部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国家治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