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走后》米歇尔·佐纳-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妈妈走后》,作者:米歇尔·佐纳

一. 《妈妈走后》经典语录:

1.“我们被扔到一条断裂带的两边,代际隔阂、文化冲突和语言障碍将我们分隔开来,让我们迷失在迥然不同的世界里,谁也无法理解彼此,谁也满足不了对方的期望。”

这句话深刻描绘了母女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代际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2.“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你这样的人。就好像我是一个住在别的地方的陌生人,或是朋友请吃饭时来的一个看起来很怪的客人。”

表达了母女间彼此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的瞬间,揭示了情感交流的障碍。

3.“我拥有的是随时可以重温的时刻,是我和妈妈共享的文化,这文化铭刻在我的基因里,蠕动在我的肠胃里。”
强调了母女间共享的文化记忆对个人身份和情感的深远影响。

4.“食物承载着妈妈对我的爱。无论她看上去有多声色俱厉,对我的要求有多高,管束有多严,我还是能从她为我准备的午餐中,以及那一道道我喜欢的饭菜里感知到她的爱。”

通过食物这一日常元素,展现了母爱的细腻与深沉。

5.“我不会让自己的记忆发霉腐烂,不会让创伤慢慢渗透与扩散,不会让过往种种都变得毫无价值。”

表达了作者面对失去母亲后的坚强态度,决心不让悲伤侵蚀自己的生活。

6.“她言传身教的道理,她曾活过的证明,这一切都在我身上,在我的言行举止中。我是她留在这个世上的人。”
强调了母亲对子女的深远影响,以及子女作为母亲生命延续的重要性。

7.“对妮可妈妈的观察,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妈妈到底有没有梦想。她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这让我觉得越来越古怪,越来越难以置信。”

展现了作者对母亲角色的复杂情感,既有不解也有反思。

8.“每当白昼渐长,漫步在城市之中,从早到晚都让人感觉极其愉悦的时候;每当酒醉之后,穿着运动鞋跑过空无一人的街道,把所有责任都甩到一边的时候,这种渴盼就会滋生。”

描述了作者在失去母亲后的自由与孤独并存的复杂感受。

9.“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人像妈妈那么爱我。”

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母爱的无可替代性。

10.“她是我的捍卫者,也是我的档案馆。她小心翼翼地珍藏我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收集我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种种痕迹。”

赞美了母亲作为子女成长道路上的守护者和记录者的角色。

二.《妈妈走后》讲了什么?

《妈妈走后》是韩裔美国作家米歇尔·佐纳(Michelle Zauner)的自传体回忆录,讲述了一个关于母亲与女儿、爱与悲伤、食物与自我认同的成长故事。书中,佐纳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复杂关系,从无法理解彼此的严厉与叛逆,到在母亲离世后的深刻反思与和解。佐纳通过烹饪韩国食物这一共同记忆,让母亲的形象在文字中“起死回生”,同时也探索了食物与身份、文化之间的联系。全书情感真挚,引人共鸣,展现了母女之间深沉而复杂的情感纽带。

三.《妈妈走后》读后感

《妈妈走后》是一本让人动容的书籍,它以深刻的情感笔触和细腻的生活细节,展现了母女之间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读完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子女在失去母亲后的痛苦与成长。

首先,书中对母爱的描绘让人动容。佐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如母亲为她准备的午餐、为她挑选的衣服等,展现了母爱的细腻与深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蕴含着母亲对子女无尽的爱与关怀。这种爱无需言语,却能在子女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其次,书中对母女关系的探讨引人深思。佐纳与母亲之间既有深厚的情感纽带,也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她们彼此深爱却又难以理解,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让人感同身受。通过佐纳的笔触,我们看到了母女之间代际隔阂、文化冲突和语言障碍所带来的困扰与挑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母女在经历痛苦与失去后的和解与成长,这种转变让人感动不已。

最后,书中对食物与身份的探讨也别具一格。佐纳通过烹饪韩国食物这一共同记忆,让母亲的形象在文字中得以重生。食物不仅承载了母女之间的情感纽带,也成为了她们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种独特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总之,《妈妈走后》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以深刻的情感笔触和细腻的生活细节,展现了母女之间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珍惜与母亲之间的情感纽带,也更加感激母亲对我的无私付出。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中的爱与失去、成长与和解。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