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乡》燕妮·埃彭贝克-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客乡》,作者:燕妮·埃彭贝克

一. 《客乡》经典语录:

1.“家已经变成落在他身后的一个时代,德国已经无可挽回地变成了某种灵肉脱离的东西,一个不知道也不必被迫去想象所有这些可怖之事的迷失的游魂。” —— 引自《作家》一章,表达了家园失落和历史变迁的无奈。

2.“房屋的记忆比人的记忆更为长久,它们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悲欢离合,成为历史沉默的见证者。” ——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房屋作为历史载体的作用。

3.“我要回家了,这句话在小说中如回声般重复五次,每一次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重量与情感寄托。” —— 体现了流亡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复杂情感。

4.“一个崭新的人只能从一个陈旧的人里生长出来。” —— 这句话富有哲理,暗示了个人成长与历史传承的关系。

5.“新世界是要吞噬旧世界的,而旧世界势必奋起反抗,所以现在,这新旧世界是并立、共存在同一具身体里了。” —— 描绘了新旧世界交替的冲突与共存。

6.“时间仿佛可以随时听候她差遣,仿佛一栋她可以时而步入这一间、时而步入那一间的房屋。” —— 通过时间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往岁月的掌控感与无奈。

7.“曾经或许是她。” —— 简短而深邃,表达了对过去身份的追忆与不确定。

8.“所有的夏日都像同一个夏日。” —— 这句话通过重复的意象,传达了时间的循环与永恒。

9.“永生永世的无家可归,无论他们最后归来与否。” —— 流亡女作家对家园失落的深刻体悟。

10.“家,再不会被称作巴伐利亚、波罗的海沿岸,或者柏林,家已经变成落在他身后的一个时代。” —— 强调了家园概念的时代性和流动性。

二.《客乡》讲了什么?

《客乡》是德国著名小说家燕妮·埃彭贝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该书曾入围2011年独立外国小说奖,并入选莱比锡图书奖短名单(2008)和《卫报》21世纪百佳图书(2019)。小说以冷静而内敛的笔触,讲述了柏林郊外一栋湖边别墅几十年来不同居住者的故事,以及在这所房子里发生、失去又埋葬的一切。故事跨越了从魏玛共和国到两德统一后的漫长岁月,通过不同家庭、不同人物的命运交织,展现了20世纪德国历史的沧桑变迁。

小说中,建筑师在湖畔建造的夏日别墅成为了故事的核心场景,它见证了年轻女子发疯溺亡、犹太邻居的消失、红军的征用、流亡作家的归来、两德统一后的产权更迭等一系列历史事件。通过这些故事,小说深刻探讨了家园、记忆、历史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三.《客乡》读后感

阅读《客乡》,我被燕妮·埃彭贝克那冷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笔触深深吸引。小说通过一座湖边别墅的历史变迁,巧妙地勾勒出了20世纪德国社会的广阔画卷。在这里,我看到了不同家庭、不同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无情。

首先,小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园的珍贵与脆弱。对于很多人来说,家园是一种自然存在,与生俱来、如影随形。然而,在历史的洪流中,家园却往往成为最先被冲击和粉碎的部分。小说中的人物们为了守护家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历史的无情侵蚀。这种无奈与悲哀让我深感震撼。

其次,小说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与矛盾。无论是流亡作家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还是犹太家庭在生死转圜之际的挣扎与抗争,都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这些细腻的描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行为和选择。

最后,我认为《客乡》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维度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不仅让我了解了20世纪德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更让我思考了家园、记忆、历史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客乡》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反思。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