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王军-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城记》,作者:王军

一. 《城记》经典语录:

1.“北京城,这本打开的书,凝固着几代人的抱负、理想、成败和恩怨。” ——这句话形象地比喻了北京城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承载了丰富的社会情感和时代变迁。

2.“梁思成和北京城的命运,就是这样一部很难让人平静,值得再三解读的大书。” ——强调了梁思成与北京城之间深厚的联系,以及这段历史对于理解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3.“不是中国名城太少,而是被毁得太多。它们不是毁于战争,而是毁于短短几十年的建设。” ——这句话深刻反思了城市化进程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4.“城墙、牌楼等大量珍贵的建筑因此被拆掉,甚至故宫都差点被拆掉。” ——直接指出了北京旧城改造中的悲剧性事件,引人深思。

5.“梁思成曾赞誉苏联是‘计划工作者的天堂’,但苏联专家却以莫斯科改造的经验武断地裁定北京。” ——揭示了城市规划中的国际影响与本土实际的冲突。

6.“真正的悲剧性在于,各行各界的人是如此真诚而欢欣鼓舞地将它推向高潮。” ——这句话描述了当时人们对城市建设热情高涨但缺乏科学规划意识的状况。

7.“梁思成身患病症,但仍对祖国的规划事业殚精竭虑。” ——展现了梁思成等建筑界前辈对事业的执着与奉献。

8.“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梁思成对时任领导的预言,体现了其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理念。

9.“北京的悲剧在于,由于共产党人的远见,它在战火中奇迹般地保存下来;然后在和平建设时期却被逐渐毁掉。” ——这句话对比了北京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命运,引人感慨。

10.“建设新区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既省钱,又具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度,可以避免陷入原有城市的复杂矛盾之中。” ——这是书中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种理性思考,提出了新区建设的优势。

二.《城记》讲了什么?

《城记》是新华社著名记者王军历时十年调研与记录的作品,详细叙述了北京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空间演进历程,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城市规划争议与变革。书中以“梁陈方案”的提出与夭折为主线,穿插了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华揽洪等建筑师、规划师的人生故事,深入探讨了北京旧城保护与新城建设的复杂关系。同时,书中还通过大量第一手史料、实地考察和当事人采访,揭示了城市规划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展现了北京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

三.《城记》读后感

阅读《城记》后,我深感这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著作。它不仅让我对北京城的历史变迁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更引发了我对现代城市规划的深刻思考。

首先,《城记》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还原了北京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从梁思成、陈占祥等前辈的远见卓识到现实中的种种无奈与妥协,书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这些画面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更让我对那些为城市规划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们充满了敬意。

其次,《城记》深刻反思了城市化进程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问题。书中提到的城墙、牌楼等珍贵建筑的拆除事件,让我深感痛惜。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消失不仅让城市失去了独特的风貌和韵味,更让后人难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最后,《城记》对现代城市规划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书中强调了在城市规划中应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新区建设对于缓解旧城压力、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作用。这些观点不仅符合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更为我们未来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总之,《城记》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北京城的历史变迁和城市规划的复杂关系,更让我们在反思中汲取智慧、在启迪中展望未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