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理知·自我认知》陈嘉映-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作者:陈嘉映

一.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经典语录:

1.“感知,理知,听起来挺对称的,然而,两者大有不同,理知只为知,感知并不只为知。”

陈嘉映在书中深入探讨了感知与理知的本质区别,强调感知不仅仅是认知的工具,它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

2.“在某种意义上,感知本身就是某种终极的东西,感知甚至不连到反应、行动,感本身就是终点,是承受和享受。”

这句话体现了陈嘉映对感知深刻而独到的理解,认为感知不仅仅是认知的起点,它本身也是一种终极的体验和享受。

3.“你们80年代的人有方向没道路,我们现在有道路没方向。说到意义流失,这恐怕是一部分。”

陈嘉映在书中反思了不同时代人的生存状态,指出当代人在物质丰富的同时,却可能面临精神迷茫和意义流失的问题。

4.“感知能力和理知能力往往此消彼长,例如,大量阅读的人往往降低了人脸识别的能力。”

通过实例,陈嘉映说明了感知能力与理知能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提醒我们不要忽视任何一种能力的发展。

5.“走出唯一真理观,理知是人类的禀赋,可现代科技发展趋向抛弃感知走向纯理知是可怕且没有意义的。”

陈嘉映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表示担忧,认为过度追求纯理知而忽视感知将导致人类失去重要的生活体验和意义。

6.“自我认知作为自我的一部分,两类认知,禀赋。信心和决心。”

这句话揭示了自我认知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信心和决心对于实现自我认知的关键作用。

7.“只要是有感知力的人,就会意识到看这本书简直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通篇都是闲言碎语。”

这条并非正面经典语录,而是书中可能引发争议的一种观点或评价,反映了不同读者对书籍的不同感受和理解。

8.“你怎麽选择人生道路,这是你自我的一部分,同时,你选定的道路也变成了自我的一部分。”

陈嘉映通过这句话强调了人生选择与自我认知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醒我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选择。

9.“自我认识有时像是自我揭露、自我惩罚,有它严厉的一面,但另外一面,你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可以建设起一个健康的自我。”

这句话深入探讨了自我认识的双重性,既指出了其可能带来的痛苦和挑战,也强调了其对于个体成长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0.“感觉与料理论,感知的生理机制,生理学里没有感觉,机制探究是希腊兴趣。”

陈嘉映在书中引入了感觉与料理论等哲学概念,通过对感知生理机制的探讨,揭示了感知与理知之间的深层联系。

二.《感知·理知·自我认知》讲了什么?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是哲学家陈嘉映结合当今时代,从感知、理知等概念辨析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人类如何认识自我和世界的一部力作。书中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感知:陈嘉映着重介绍了视觉、触觉等感官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并顺带介绍了听觉、味觉和嗅觉等其他感官。他还探讨了哲学中的感觉与料理论等经典例子,深入分析了感知的生理机制和哲学内涵。

理知:在理知部分,陈嘉映首先讲到了感知和理知交汇处的语言。他指出,语言是人类进行推理和认知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系统,人类能够建立逻辑关系并进行复杂的思考。接着,他通过实例讲述了系统理知的形成过程,并反思了现代科技发展对理知和感知平衡的影响。

自我认知:在自我认知部分,陈嘉映强调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他认为,自我认知不仅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理解世界和应对生活挑战的基础。他通过系统反思的方法,引导读者像触觉那样一边感知世界一边认识自己,并警惕在反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我欺骗和自我屏蔽现象。

三.《感知·理知·自我认知》读后感

阅读《感知·理知·自我认知》后,我深感陈嘉映先生对哲学问题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感知、理知和自我认知等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首先,书中对感知和理知的深入剖析让我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感知不仅仅是理知的基础和工具,它本身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往往过于依赖理知而忽视感知,这导致我们失去了很多重要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联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感知能力,并努力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

其次,书中对自我认知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陈嘉映先生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深刻的分析,引导我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选择。他提醒我要时刻保持自我反省的态度,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同时,他也鼓励我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来完善自己。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视角和生活方式。它让我们从感知和理知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这种思考方式将对我未来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当下并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