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文学》杨宁-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看不见的文学》,作者:杨宁

一. 《看不见的文学》经典语录:

1.“文学理论应该摒弃传统教材式的体系性框架,改为以问题的方式引出相关的理论概念、命题和逻辑。”

这句话体现了杨宁在《看不见的文学》中对于文学理论教学的新颖见解,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2.“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这句话引用了卡尔维诺的观点,强调了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双重性。

3.“文学不仅仅是小说、诗歌、戏剧等常见的文学形式,还包括了影视作品、音乐等。”

杨宁在书中拓宽了文学的定义,指出文学形式的多样性。

4.“文学的本质是通过语言、形式等手段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和功能,即表达和传递思想情感,引发读者共鸣。

5.“一个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对后来的作品和作者的影响。”

杨宁强调了文学作品的传承性和影响力,认为作品的价值在于其持续的影响和启发。

6.“文学抵抗人生虚无,理论穿透世间幻象。”

这句话表达了文学和理论在人生和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即对抗虚无和穿透幻象,寻找真相和意义。

7.“‘文如其人’与‘文非其人’的命题揭示了文学与作者关系的复杂性。”

杨宁在书中探讨了文学与作者的关系,指出作品与作者个性之间的复杂联系。

8.“文学理论这门课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和阐释能力。”

这句话强调了文学理论课程的重要目标,即提升学生的思考和阐释能力。

9.“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代表了不同的认知方式,文学则是两者结合的产物。”

杨宁在书中区分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指出文学作品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结合体。

10.“文学的形式也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学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

这句话强调了文学形式的重要性,认为形式与内容是文学作品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二.《看不见的文学》讲了什么?

《看不见的文学》是文学博士杨宁所著的一本文学理论读物。该书通过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引出十六个论题,经由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文学案例和故事进行解答、辨析理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文学现象,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文学与世界:探讨文学的本质、真实与虚构的悖论、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涉及文学的呈现问题、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等流派。

文学与作者:分析“文如其人”与“文非其人”的命题,从作者角度解构文学,涉及精神分析等流派。

文学与读者:解释经典的文学定义,探讨意图主义和反意图主义,区分合理阐释与过度阐释。

文学与文本:介绍结构主义内容、诗歌的韵律本质及其产生原因,探讨文学文本的层次问题,从形式与内容的二分思维到多个层次结构的理解。

三.《看不见的文学》读后感

读完《看不见的文学》,我深感自己对文学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不仅解答了我在文学阅读中的诸多疑惑,还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让我对文学理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首先,杨宁老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他通过提出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文学现象时想问而又不敢问的问题,引导我们深入思考文学的本质和意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还培养了我的思考能力和阐释能力。

其次,书中对文学定义的拓宽让我对文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文学不仅仅是小说、诗歌、戏剧等常见形式,还包括了影视作品、音乐等。这种理解让我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更加开放和多元。

此外,书中对文学传承和影响的探讨也让我深受启发。一个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对后来的作品和作者的影响。这种观念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阅读体验,也更加关注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最后,我对文学语言和形式的理解也有了显著提升。文学的语言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思想的表达方式;而文学的形式则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学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和理解,我更加深入地欣赏和体验了文学作品的魅力。

总之,《看不见的文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文学理论读物。它不仅提升了我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还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所有热爱文学的读者都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