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回想录》陶亢德-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陶庵回想录》,作者:陶亢德

一. 《陶庵回想录》经典语录:

1.“人生的苦闷多半是从自己的心里来的,如果不让它们成为心理的负担,人生就会变得轻松自在。”

这句话体现了陶亢德先生对人生深刻的感悟和思考,鼓励人们放下内心的苦闷,追求轻松自在的生活。

2.“我认为一个刊物的成败,决定于作者……作者真是衣食父母,必须对他们必恭必敬。”

陶亢德先生强调了作者对刊物的重要性,以及编辑对作者的恭敬态度,这是他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深刻体会。

3.“对于还没有成名的作者来稿,我的取舍是先宽后严,就是如果来稿虽非佳作,但不无可取,看苗头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那就‘从宽录用’。”

这句话展现了陶亢德先生在编辑工作中的独特见解和包容态度,对未成名作者的鼓励和支持。

4.“世界上没有编辑学校,我在接编《论语》之前,虽在生活周刊社工作过二三年,做的并不是编辑工作,所以对于编辑之道、怎样做好一个编辑,我没有经过学习,有什么心得诀窍?”

陶亢德先生自述其编辑工作的起步和成长过程,强调了实践和摸索的重要性。

5.“我只知道要对写稿者恭敬殷勤,不管他有名无名,来稿赶快看,能用的马上通知,不能用的立刻退还。”

这句话再次强调了陶亢德先生对作者的尊重和负责态度,体现了他的职业操守。

6.“譬如之孤天之鹤,尚眷旧枝;想彼弥空之云,亦归故岫。”

陶亢德先生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故土和旧友的眷恋之情。

7.“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这句话充满了对人生繁华落尽的感慨和无奈,体现了陶亢德先生对世事的洞察。

8.“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陶亢德先生认为有癖好和痴情的人更值得交往,因为他们有深情和真气。

9.“偶听柯亭之竹篴,留滞人间;久虚石屋之烟霞,应超尘外。”

这句话以文雅的笔触表达了陶亢德先生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10.“我只说事,这里面见了我这个人。”

陶亢德先生强调在写作中展现真实的自我,认为文章应反映作者的性格和经历。

二.《陶庵回想录》讲了什么?

《陶庵回想录》是现代作家、编辑家陶亢德的回忆录,撰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但一直没有公开发表。该书于20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陶亢德曾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几家著名刊物的编辑(如《生活》周刊、《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他在编辑出版上的才干得到合作者与作者的广泛信任。书中叙述了陶亢德与众多名作家的结识、交往,文学刊物的创办、经营情况,以及个人的经历。内容细节丰富,可读性强,是不可多得的现代文化史、文学史的资料,对于还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现场、研究当时的文坛状况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三.《陶庵回想录》读后感

《陶庵回想录》是一本充满魅力和深度的回忆录,它不仅记录了一个编辑家的经历和成就,更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时代和文化氛围。

首先,我被陶亢德先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所感动。他在书中详细叙述了自己与众多文学名家的交往经历,如林语堂、老舍、周作人等,这些交往不仅加深了他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也让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编辑出版这条道路。他对作者的尊重和负责态度,以及他在编辑工作中的独到见解和包容态度,都让我深感敬佩。

其次,书中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氛围的描绘让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年代。那个时代的文学巨匠们用他们的笔触和才华创造了无数经典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陶亢德先生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的回忆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那个时代。

最后,我认为《陶庵回想录》不仅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本充满人生智慧和哲理的书籍。陶亢德先生在书中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让我深受启发。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陶庵回想录》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时代和文化氛围,更让我们从中汲取到了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