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俗地》黎紫书-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流俗地》,作者:黎紫书

一. 《流俗地》经典语录:

1.“她追忆往事,每翻开一页都觉得自己被时光推到了局外,不让她回在原处,而是将她安置在别的地方,让她像个旁观者般看见当年的自己。”

2.“赤道上的雨多是在午后才来的。前半日太阳有多暴烈,后半日的雨便有多凶猛,像是用半日蓄势待发,一举向日头报复,以牙还牙。”

3.“你记不记得…迦尼萨断掉了哪一根象牙?”“是右牙。”她说,“象征它为人类做的牺牲。”

4.“这国土上的雨真多。顾老师说,他这辈子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下雨。”

5.“因为雨下得频繁,人生中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发生的。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也像泡了水的书本一样,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

6.“盲人未必能轻易安于黑暗,或总是渴望光明;同理,明眼人不论如何眼观八方,也未必能够尽览一切。”

7.“细辉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晓得,银霞也以为不可能对他说得清楚,他笑或不笑,楼梯间的气味是不一样的。”

8.“德里达提议以‘视障’作为方法,提醒我们都在视觉的废墟摸索,揣摩真理真相而不可得。”

9.“马票嫂这么说的时候,头发已经白了七成,是个六旬老妇。说到这儿,大概就能博得细辉一粲,值得他味哧地笑,银霞便也笑起来,像是为他那微弱的笑浇点油加把火。”

10.“小说里没有超脱的人和事,大家都为世俗所缠,升不了天,最终落入泥淖成为俗人。”

二.《流俗地》讲了什么

《流俗地》是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20年5月。该小说以盲女银霞的人生为主线,讲述马来西亚怡保小城里的市井风俗、浮世百态,描绘出马来西亚华人世界普通民众的流俗众生相。小说以马来西亚锡都,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通过细腻的笔法展现了当地居民的市井生活。主人公银霞生来是盲女,聪慧、敏感,善于洞察人心。她既愿意在家编织箩筐,也渴望融入外面的世界。她学象棋、上盲校,在生来的困顿里劈开了一片天。小说以跳接时空的叙事手法,为各个角色穿针引线,每个短篇看似独立却又连续,写出了小城人物在生命狂流里的载浮载沉。

三.《流俗地》读后感

《流俗地》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佳作,它以盲女银霞的视角,展现了马来西亚小城的市井生活,以及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坚韧与挣扎。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细腻的情感描绘:黎紫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银霞及其周围人物的情感世界。银霞作为盲女,虽然无法亲眼看见这个世界,但她通过听觉、触觉等感官,以及内心的细腻感受,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这种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独特的叙事手法:小说采用跳接时空的叙事手法,各个短篇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期待和发现。

深刻的社会洞察:黎紫书通过对市井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种种面貌。小说中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和光怪陆离的社会背景,但却通过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揭示了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这种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思考。

人性的美好与善良:尽管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困苦,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人性的美好与善良。银霞的坚韧与乐观、细辉的懦弱与善良、拉祖的正直与勇敢……这些人物形象都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力量。

总之,《流俗地》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小说。它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展现了马来西亚小城的市井生活和普通人的坚韧与挣扎。同时,小说中还蕴含着人性的美好与善良,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