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严歌苓-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陆犯焉识》,作者:严歌苓

一. 《陆犯焉识》经典语录:

1.“如果您疯狂地爱他的话,就会忘记自己的秩序而接受他的秩序。”

2.“人真正愤怒的时候,他的动作和他的语言,应该是保持一致的,否则就是虚张声势。”

3.“最容易令人感到温暖和惊喜的是陌生人,因为你对他没有期望;最容易令人感到心寒和悲哀的是亲人,因为你爱他们。”

4.“一代代的小说家戏剧家苦苦地写了那么多,就是让我们能了解自己,而我们还是这么不了解自己。”

5.“一定要倾国倾城,一定要来一场灭顶之灾,一场无期流放才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曾经是爱的。”

6.“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

7.“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

8.“他是我们家的骄傲,那么年轻出国留学,16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岁读完博士,40岁自杀。”

9.“我写作是因为自己一定要写,我心里很少有预期。”

10.“我只觉得民族不应该失忆,很多不快乐的记忆是会让我们、让我们这个民族成长的。”

二.《陆犯焉识》讲了什么?

《陆犯焉识》是当代作家严歌苓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1年10月。小说以严歌苓自己的家族历史为摹本,将知识分子陆焉识放置在中国20世纪严苛的政治环境中,谱写了一曲政治与人性之歌。

故事讲述了出身民国上海没落世家的陆焉识,他风流倜傥,聪明过人,30年代留学美国,精通四国语言,却不谙世故,又放言无忌,往往祸从口出。抗战时期陆焉识在大学任教,对学生高谈自由主义,在重庆坐过国民党的牢。解放后因言行失误而再次入狱,一九五四年被捕入狱,被判死刑。六年后移送青海终生劳改,又为种种反抗甚至逃亡,刑期被不断延长,以致成为无期。在劳改的二十多年里,陆焉识念念不忘妻子冯婉喻,一个他当年勉强结合,未曾真正爱过的女子。回到妻子身边成为他最大的心愿。等到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与婉喻和子女团圆之时,婉喻却已逐渐失去记忆,甚至不再认得她朝思暮想的丈夫。小说通过陆焉识的遭遇,展现了知识分子在那个动荡年代的肉体磨难和悲惨命运。

三.《陆犯焉识》读后感

阅读《陆犯焉识》后,我深感这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与历史厚重感的作品。严歌苓以细腻的笔触,将陆焉识这一知识分子的命运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变迁紧密相连,展现了一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持。

首先,我被陆焉识与冯婉喻之间复杂而深刻的感情所打动。冯婉喻对陆焉识的爱是无私而坚定的,即使在他入狱多年、音讯全无的情况下,她依然坚守着对他的等待和期盼。而陆焉识在劳改期间,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冯婉喻的深情厚谊,这种情感的转变和升华,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温暖。

其次,小说对知识分子在那个动荡年代的遭遇进行了深刻的描绘。陆焉识作为一个聪明过人、风流倜傥的知识分子,却因为不谙世故和言行失误而身陷囹圄。他在劳改营中的求生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人性的坚守。这种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让人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同情。

最后,我认为《陆犯焉识》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教科书。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动荡年代的真实面貌和残酷现实,也让我们思考了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责任和使命。通过陆焉识的故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由、尊严和人性价值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陆犯焉识》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让我们在感受人性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历史、现实和未来。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它所打动和启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