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

一. 《我心归处是敦煌》经典语录:

1.“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用一生诠释了坚守与奉献的真谛。”
这句话概括了樊锦诗先生对敦煌的深厚情感和一生的奉献。

2.“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樊锦诗在书中引用了这句话,表达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3.“一切在世人看来最不可能有生之意义的地方,恰恰可以唤起生命极大的力量和信念,并且创化出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奇迹。”
这句话展现了樊锦诗对敦煌这片土地的特殊情感和对其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

4.“心的强大,就在于正定,在于守一不移。”
樊锦诗在书中强调,坚守信念和初心是支撑她走过漫长岁月的重要力量。

5.“敦煌石窟的洞窟建筑、彩塑、壁画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艺术品,是历经上千年的中西文化交融形成的。”
这句话概括了敦煌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6.“艺术和文化是国家气象的反映。”
樊锦诗通过敦煌艺术,深刻理解了艺术与文化对于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7.“莫高窟人面对残破不堪的洞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
这句话总结了莫高窟人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执着追求。

8.“坚守大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樊锦诗在书中多次提到“莫高精神”,这是她对自己和同事们坚守敦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概括。

9.“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事业、为信仰、为文化所付出的努力是无限的。”
这句话表达了樊锦诗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她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

10.“敦煌不仅是我的归宿,更是我心灵的净土。”
樊锦诗在书中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敦煌的深厚感情,将其视为自己心灵的归宿和净土。

二.《我心归处是敦煌》讲了什么?

《我心归处是敦煌》是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的自传,首次出版于2019年10月。这本书真实全面地讲述了樊锦诗的人生故事,从她的出生、求学经历,到她在敦煌莫高窟的坚守与奉献。书中不仅回顾了樊锦诗的个人经历,还深入解读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讲述了莫高窟人面对残破不堪的洞窟的担当有为,以及敦煌文物考古和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具体来说,书中详细记录了樊锦诗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受到的良好教育和熏陶,以及她在敦煌莫高窟工作五十多年来所经历的艰辛与成就。她不仅积极参与了敦煌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还推动了“数字敦煌”等创新项目的实施,为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书中还通过对敦煌历史文化的梳理和学术探讨,展现了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三.《我心归处是敦煌》读后感

读完《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我被樊锦诗先生对敦煌的深厚情感和一生的奉献所深深打动。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莫高窟人的坚守与奉献,更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樊锦诗先生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坚守与奉献的真谛。她为了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传承,抛家弃子、忍受孤独与寂寞,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她的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同时,我也从她的经历中看到了一个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信仰的坚定信念。

此外,书中对敦煌历史文化的梳理和学术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了敦煌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敦煌石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艺术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底蕴,更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文化交融的现象让我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了解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莫高窟人的坚守与奉献,更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去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