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马修·德斯蒙德
一. 《扫地出门》经典语录:
1.“搬家期限的最后一天,外头天寒地冻,阿琳再不走,房东太太就会把治安官找来。配枪的治安官会带领一票穿着靴子的搬家工人上门,还会出示一纸法官的命令。”
2.“房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不增反减。”
3.“他们与蛇虫鼠蚁比邻,家中的水槽长年堵塞,暖气电力说停就停。”
4.“房客们使尽浑身解数、把绝大部分收入用于交租,却依旧阻止不了跌至绝境的命运。”
5.“这是一本关于贫穷和驱逐的启蒙之书,也是一部呼吁行动与改变的作品。”
6.“人穷,不意味着会被驱逐;而一旦被驱逐,人就会越变越穷。”
7.“驱逐不仅是贫困的结果,还是致使贫困不断恶化的原因。”
8.“穷人的钱好赚,烂社区是门好生意。”
9.“贫穷是一张关系网,里面既有穷人,也有富人。”
10.“驱逐,是这样一种过程,将穷人和富人联系在一起,在当中可以观察到穷人与富人的相互依赖与挣扎。”
二.《扫地出门》讲了什么?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是美国社会学家马修·德斯蒙德的重要作品。该书详细探讨了美国城市中日益严峻的住房问题,特别是贫困家庭面临的住房危机和驱逐现象。德斯蒙德通过深入密尔沃基的贫困社区,记录了八个在绝境边缘的美国家庭的故事。这些家庭包括单身妈妈、毒瘾缠身的男护士、替房东打工偿还债务的残疾人等,他们尽管竭尽全力,却依然无法摆脱被驱逐的命运。
书中揭示了美国住房市场中的不公与暴利,指出房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上升,而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下降,导致许多家庭不得不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支付房租,却仍然生活在极不稳定的住房环境中。德斯蒙德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深入的分析,让读者直面贫穷带来的流离失所,同时也展现了贫困社区中人们的坚韧与抗争。
三.《扫地出门》读后感
读完《扫地出门》,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像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美国贫困家庭在住房危机中的挣扎与绝望。德斯蒙德通过深入贫困社区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被主流社会忽视的人群,以及他们背后复杂的社会问题。
书中那些被驱逐的家庭的故事,让我深感震撼和心痛。他们中的许多人,尽管已经拼尽全力,却依然无法摆脱被驱逐的命运。这种无助和绝望,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德斯蒙德用生动的叙述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美国住房市场中的不公与暴利,让我们看到了贫困与驱逐之间的恶性循环。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为什么在美国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还会有如此多的贫困家庭生活在极不稳定的住房环境中?为什么政府和社会无法为这些家庭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美国,也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扫地出门》不仅是一部关于贫穷和驱逐的启蒙之书,更是一部呼吁行动与改变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贫困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也让我们意识到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性。希望这本书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平等和包容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