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威廉•欧奈尔 (William J. O’Neil)
所谓高点其实很少是真正的高点
1959年,也就是我成为股票经纪人的前一年,我第一次认识到读图的重要性。当时有一家共同基金的业绩格外抢眼。我拿到股价周走势记录,并通过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季度报告找到这家基金过去两年中买入每只股票的价位。我有了一项重大发现。
这一发现令人震惊,而且彻底改变了我对选股的总体看法。在该基金买入的约100只股票中,每一只股票的买入点位都出现在股价涨至新高后!例如,如果某只股票此前三到六个月在每股40~50美元之间区间波动,这家业绩辉煌的基金只会在股价升至51美元的高点时买入。
让我们停下来仔细想一想。在股价创出新高、走出基础形态时买入股票的理念听上去有些荒唐。毕竟,逢低吸纳的投资理念已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我现在就要粉碎这个很普遍,已令人们习以为常的错误观念。
在百货商场买打折商品的道理和买股票的逻辑恰恰相反。你想不想买入上涨潜力最大的股票?那么请你忘记错误的老口号“低买高卖”,以“高价买入、以更高价格卖出”的信念取而代之。
这是由观念和经验决定的。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曾经飙涨的股票,如思科系统。从1990年10月股价触及最初的新高,一直到1998年10月份,思科系统的股价涨幅达到惊人的15650%!最初的“轴心点”实际上是个低点。它看上去是个高点,因为历史价格仅仅反映了历史的情况。令人难以置信的涨势当时其实是不可见的,所以如果你回看这些大牛股的历史走势,所谓高点其实很少是真正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