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
一.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经典语录:
- “摩托车维修,不仅是手艺,更是心灵的禅修。每个零件背后,都隐藏着深邃的智慧。”
- “良质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状态,它不是由外在的规则和标准决定的,而是由内心的感受和判断决定的。”
- “人们应该用心去做一件事,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这样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 “古典的认知方式和浪漫的认知方式是两种不同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它们各有优劣,但也容易产生冲突和误解。”
- “质量并非可以通过客观标准衡量的东西,而是主观感知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种协调。”
- “在修理摩托车时,浪漫更像是嘲讽。看起来坚决的站在理性的一边,科学是基于理性的,基于假设的验证和推翻。”
- “良质是“不可以被定义的”。一切的言说,反而会破坏对其的理解。”
- “摩托车维修,不仅是手艺,更是心灵的禅修。每个零件背后,都隐藏着深邃的智慧。”
- “人生最终的目的,活着,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毕竟活着就是人生最终的目的。”
- “在摩托车维修中寻觅禅意,螺丝与机油间,体悟生命之美。”
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讲了什么?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美国作家罗伯特·M·皮尔西格于1974年出版的一部哲学小说,首次出版时名为《禅与物理学》。全书以散文、哲学探讨和叙事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一段跨越美国西北部的摩托车之旅,以及主人公在旅程中对哲学、生活与自我的思考。
故事的主线是皮尔西格与其儿子克里斯以及两位朋友约翰和西尔维亚共同骑行穿越美国西北部的旅程。沿途,皮尔西格通过对摩托车维修的讨论,引出对质量、技术、教育和哲学的深入思考。皮尔西格在故事中呈现了一个名为“费尔多”的角色,他是皮尔西格精神上的前身,曾因对哲学的执着追求导致精神崩溃。本书的核心观念之一是对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的探讨。皮尔西格通过对摩托车维修艺术的理解,认为科技与艺术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他认为,真正了解技术的人,会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形式,而非冰冷的、僵化的工具。
书中还探讨了“质量”的概念,认为质量是主观感知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种协调。同时,皮尔西格也对现代教育制度提出了批判,认为它过于强调功利性、应试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他主张将个人性、情感和实践性纳入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书中还关注了亲子关系的话题,皮尔西格在旅程中逐渐意识到,他过去过于关注自己的哲学探索,而忽略了与儿子克里斯的沟通与关爱。在旅程的最后,皮尔西格与克里斯修复了他们的关系,这也象征着皮尔西格自我救赎的过程。
三.《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
阅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活、科技、艺术、教育和人际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通过摩托车维修这一看似平凡的活动,引出了对哲学、生活与自我的深刻思考。皮尔西格认为,摩托车维修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心灵的禅修。每个零件背后都隐藏着深邃的智慧,通过维修摩托车,我们可以学会如何用心去做一件事,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这种态度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是否过于功利和浮躁,而忽视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此外,书中对科技与艺术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皮尔西格认为,科技与艺术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真正了解技术的人,会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形式,而非冰冷的、僵化的工具。这一观点颠覆了我对科技的传统认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科技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亲子关系方面,书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皮尔西格在旅程中逐渐意识到,他过去过于关注自己的哲学探索,而忽略了与儿子克里斯的沟通与关爱。在旅程的最后,他与克里斯修复了关系,这也象征着自我救赎的过程。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家庭关系对于个人成长和幸福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
总之,《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见的作品,它让我对生活、科技、艺术、教育和人际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从这本书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