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作者:冯友兰
一. 《中国哲学史》经典语录:
- 哲学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 人只有在人伦即人与人的关系中,才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展。
-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 所谓名誉者,是众人对于我的过人之处的承认;若我虽有过人之处,众人不愿意承认,则虽有过人之实,名亦不立。
-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第一是天才,第二是努力,第三是命。
- 可以积功累行,但不可居功自傲,因为德是内在的,功是外在的。
- 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
- 中国哲学起于“农”,祖先们在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中觉醒,寒来暑往,日月盈虚,于是便有了“反者道之动”,进而完善出了“中庸之道”。
- 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
二.《中国哲学史》讲了什么?
《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所著的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名著。该书分为上下两册,全面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史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想。冯友兰先生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哲学思想的分析,系统地梳理出中国哲学的基本线索和演变脉络,揭示出其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他将中国哲学划分为原始宗教时期、先秦哲学、汉代哲学、唐宋哲学、明清哲学和近代哲学等六个时期,逐一介绍了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
在书中,冯友兰先生对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公孙及儒家的哲学文化,以及董仲舒以降,一直到清代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不仅关注哲学家的个人思想,还注重探讨这些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此外,冯友兰先生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例如,他认为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他也指出中国哲学中存在“为学”与“为道”的区别,为学旨在增加积极的知识,而为道则旨在提高精神的境界。
三.《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阅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冯友兰先生的笔触深邃而细腻,他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精心梳理和哲学思想的深入剖析,将中国哲学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被他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所折服,更被他对中国哲学的热爱和追求所感动。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它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追求严密的逻辑和推理,而是更注重直觉和体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种哲学思维方式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冯友兰先生对哲学家的个人思想和社会背景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他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理解和评价一个哲学家的思想时,我们需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和分析。
总的来说,《中国哲学史》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和提升。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研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