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pdf,txt,mobi,azw3,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关注公众号:日读一页书,首页回复数字013或者书名《古文观止》,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品味千年文化,领略古文魅力——《古文观止》推荐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古文观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学爱好者与学者的目光。作为一部经典的古代散文选本,《古文观止》不仅汇聚了自东周至明代众多文学大家的传世佳作,更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一,跨越千年的文学盛宴

《古文观止》由清代学者吴楚材和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精心编纂而成,全书共12卷,收录了自东周至明代的222篇优秀散文。这些文章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等多个领域,每一篇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每一字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从先秦的《左传》,《国语》到汉代的《史记》,《汉书》,再到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之作,以及明代的优秀散文,无一不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卓越才华和深邃思想。

二,精炼语言与深邃思想并重

《古文观止》所选文章均以精炼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这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无论是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还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都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出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传递出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这些文章不仅让人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韵味,更能激发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三,领略古人智慧与情感

阅读《古文观止》,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文人墨客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无论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流露出的忠诚与担当,还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四,提升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古文观止》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更是一部提升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宝典。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之作,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同时,这些文章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也能让我们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结语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古文观止》如同一股清流,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它不仅是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更是每一个渴望了解中华文化,提升自我修养的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一同翻开这部千年传世的文学经典,品味那跨越时空的文学魅力,领略那古老而又永恒的智慧与情感吧!

选文: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2],声名籍甚[3]。薛公蕙校越时[4],奇其才,有国士之目[5]。然数奇[6],屡试辄蹶[7]。中丞胡公宗宪闻之[8],客诸幕[9]。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10],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11],威振东南,介胄之士[12],膝语蛇行[13],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14]。会得白鹿[15],属文长作表[16],表上,永陵喜[17]。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18],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19],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20]。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21],遂乃放浪曲糵[22],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23]。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24],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25];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26],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27]。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28],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29]。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30],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31],文长皆叱而怒之[32]。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33]。间以其余[34],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35],下狱论死。张太史元忭力解[36],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37]。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38],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39],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40]: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41]。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42],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43],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44],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45]:“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46],悲夫!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