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日读一页书,首页回复数字014或者书名《传习录》,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学术体系博大精深,尤其以“心学”思想闻名于世,被誉为明代心学发展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心学强调“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这一理念不仅深化了儒家思想的内核,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哲学上,王阳明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认为人的本心就是天理,理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他主张通过修炼内心来体认天理,进而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这种思想对于当时僵化的程朱理学来说,无疑是一种有力的冲击和创新。
作为教育家,王阳明致力于兴学讲学,足迹遍及多地,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教育理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同时,他还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教学原则,即根据学生的资质和才能来施教,这无疑是对传统教育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完善。
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王阳明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他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对于国家的军政事务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处理方式。他平定过多起叛乱,以非凡的军事才能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总的来说,王阳明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人物。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由王阳明的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王阳明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书摘一二:
六十三
【原文】
“杨慈湖 (1) 不为无见,又着在无声无臭上见了。”
【译文】
“杨慈湖先生并不是没有见解,他只是执著在无声无味方面理解认识问题。”
(1) 杨慈湖,指杨简(1140—1226),字敬仲,浙江慈湖(今慈溪)人。宋代学者,陆九渊学生。
六十四
【原文】
“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廖,就是人消物尽世界。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便常做个羲皇已上人。”
【译文】
“人在一天的时间里,把古今世界全部经历一遍,只是人不自知罢了。当夜气清明时,人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泊恬静,此时就相当于羲皇的时代。早晨时节,人的神清气爽,庄严肃穆,这就相当于尧舜的时代。上午时分,人们礼仪交往,气象井然,此时就相当于夏商周的时代。中午之后,人的神气渐昏,往来杂扰,这就相当于春秋战国的时代。黄昏来临,万物寝息,景象寂寥,这就是人消物灭的世界。学者如果能充分相信良知,不被气所扰乱,就能常常做个羲皇时代的人。”
六十五
【原文】
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莘、王汝止 (1) 侍坐,因叹先生自征宁藩已来,天下谤议益众,请各言其故。有言先生功业势位日隆,天下忌之者日众;有言先生之学日明,故为宋儒争是非者亦日博;有言先生自南都以后,同志信从者日众,而四方排阻者日益力。
先生曰:“诸君之言,信皆有之。但吾一段自知处,诸君俱未道及耳。”
诸友请问。
先生曰:“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尚谦出曰:“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