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答陆原静十四王阳明《传习录》(中)第三卷

【原文】

来书云:“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 (1) 。如何谓明得尽?如何而能便浑化?”

良知本来自明。气质不美者,渣滓多,障蔽厚,不易开明。质美者,渣滓原少,无多障蔽,略加致知之功,此良知便自莹彻,些少渣滓,如汤中浮雪,如何能作障蔽?此本不甚难晓,原静所以致疑于此,想是因一“明”字不明白,亦是稍有欲速之心。向曾面论明善之义,“明则诚矣”,非若后儒所谓明善之浅也。

【译文】

信中说:“程颢先生说‘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明得尽’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浑化’呢?”

良知本来就自然光明。天质差些的人,思想里的渣滓多,障碍昏蔽也厚,良知不容易呈现出光明。天质好的人,思想里渣滓原本就少,没有太多的障碍和遮蔽,只要稍微下一点致知的功夫,他们的良知就晶莹剔透,那原本的少许渣滓就像滚汤上飘落的浮雪,怎么能构成障碍遮蔽呢?这本来不是太难理解,你之所以对此有疑惑,想必是因为一个“明”字的意思不明白吧,也是你稍微有些心急。以前和你曾经当面讨论过“明善”的含义,“明则诚矣”,并不是像后世儒生所解释的那般浅薄。

(1) 出自《二程遗书》程颢之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