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以下门人陆澄录六十一王阳明《传习录》(上)第二卷

【原文】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 (1) ,延平 (2) 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

先生曰:“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把中做一物看,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使人正目而视惟此,倾耳而听惟此,即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 (3) 的工夫。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

【译文】

问:“程颐先生认为‘不该在喜怒哀乐发出来之前追求中正平和’,李延平先生却教育学生观察感情未发之前的情形,他们二人谁说得对?”

先生说:“都对。程颐先生怕学生在未表现出来之前就去追求中,从而把中看做一件事物,如我先前曾说的把气定当做中,所以教育学生只在涵养反省体察上下工夫。李延平先生担心学生找不到下手处,所以教育学生时时刻刻都去求未发之前的各种情形,让人正目所见、倾耳所听都只是这个,这就是《中庸》所说‘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功夫。都是古人不得已诱导人们存养天理才说的话。”

(1) 出自《二程遗书》卷十八:“(苏季明,程颐学生)或曰:‘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可否?’曰:‘不可。既思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之,又却是思也。既思即是已发,才发便谓之和,不可谓之中也。’”

(2) 延平,李侗(1088—1158),字愿中,今福建南平人,为程颐再传弟子,朱熹的老师。

(3) 出自《中庸》第一章:“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