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指明贤人君子仁智刚直,前篇择仁者之里而居,故得学为君子。
5.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此章孔子评论弟子公冶长德行纯备,可纳女与之为妻。缧,黑索;绁,捆缚。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此章孔子评论弟子南容贤行有德。若遇邦国有道,则常得见用在官,不被废弃。若遇邦国无道,则必危行言逊,以免于刑罚戮辱。有此德行,妻之兄女。南容,孔子弟子,居南宫,名韬,又名适,字子容,谥敬叔,孟懿子之兄也。不废,言必见用。
5.2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此章评论子贱之德,赞美鲁国多君子,子贱得学为君子。
5.3子贡问:“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曰:“瑚琏也。”
此章说明弟子子贡德行。瑚琏,盛黍稷的器皿,夏器名琏,殷器名瑚,皆为贵重的宗庙祭祀之器。说子贡已成大器,还需向君子不器努力。
5.4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此章明仁不须佞也。雍,弟子,名仲弓,姓冉。此章阐明仁不须佞。佞,口才捷利,辩才无碍。有一个人对孔子说:“弟子冉雍,虽身有仁德,而口无才辩。”孔子答说,我虽未知仲弓之仁,然其不佞,乃所以为贤,不足以为病。屡,数也。佞人御挡于人以口才捷给,屡召人恨。屡召人恨,如不知其有仁德,若无德之人,人不信之,口才好有何用呢?
5.5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此章说明孔子喜悦弟子漆雕开志道之深,不汲汲于荣禄。开,弟子。漆雕姓,名开。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于世道没有信心。正符合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5.6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此章孔子忧虑中国不能行己之道。桴,竹木所编小筏。孔子见道不行于中国,欲乘小筏到海外行道。由,子路名。子路果敢有勇,欲令从己。孔子说:“子路好勇超过我,但是哪里去找渡海的材料呢?”
5.7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礼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此章说明孔子不轻易许人以仁。赋,兵赋。诸侯千乘,大夫百乘。由也有勇,千乘大国可治兵赋,不知其仁。求,冉有。可使为千室之邑,百乘之家的卿大夫之宰,不知其仁。宰,家臣。赤,弟子公西赤,字子华,鲁人,少孔子四十二岁。束带,朝服。宾客,来聘诸侯。有容仪可使为行人,立于朝廷应对外宾,不知其仁。三子之仁,日月至焉,或在或无,不能必其有无,故曰不知。夫仁,至重而至难,曾子以仁为己任,任之重也,死而后已,道之远也。孔子行恕以终其身,不自以为及者,所谓孔子罕与仁。
5.8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此章赞美颜回之德。愈,犹胜也。颜回亚圣,知微知章,闻一觉十。用舍行藏,与圣合契。回为德行之俊,赐为言语之冠,夫子嘉子贡有自知之明,而无骄矜之貌,许之与吾与汝弗如。世视子贡贤于仲尼,子贡自谓不如颜渊,夫子亦自谓不如颜渊,圣人君子卑以自牧,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德行日进而不已。
5.9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此章勉人向学。昼寝,当昼而寝。朽腐也。雕,刻画也。杇,镘也。与,语辞。诛,责也。宰我曾经对夫子说自己勤学,而今白天睡觉,言于行违,孔子责之。《恒》之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大戴礼.五帝德篇》孔子曰:“吾欲以颜色取人,於灭明邪改之。吾欲以言语取人,於宰我邪改之。”
5.10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此章明刚。刚者质直寡欲,申枨多情欲,安得刚乎?刚,正大光明,坚强不屈之意,最人所难能,夫子叹其未见。欲,多嗜欲。多嗜欲则不得为刚。《易》之文言:“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俱阳,纯粹不杂,方得为刚。
5.11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我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而所及也。”
此章明子贡之志。加,陵也。诸,于也。子贡不想让他人欺凌自己,自己也不想欺凌他人。孔子认为不能阻止他人的所作所为。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5.12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此章言夫子之道深微难知。章,明也。性,自然天性。夫子之威仪言辞明白可见,性与天道理之精微,不可得而闻。系辞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礼记.哀公问》公曰:“敢问君子何贵乎天道也?”孔子对曰:“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孔子言天道宰消息盈虚,在恒久不已,在终则有始,在无为而物成。性与天道夫子罕言,并非不言,待其人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孔子五十学易,惟子夏、商瞿是传,子贡忙于货殖、游说诸侯,故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易》是也。
5.13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此章言子路之志。子路闻名于时,怕行所不及,名不副实,唯恐闻名于时。
5.1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此章言文是谥号美者。孔文子,卫大夫孔圉。文,谥号,勤学好问曰文。敏,疾也。子贡问卫大夫孔圉有何善行,而得谓之文?孔子言说,谥号“文”者,知识敏疾,而又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者。孔文子这个人“私德有秽”,所以子贡觉得,他不配得到“文”这个谥号,才有此问。
5.15子谓子产:“有君子之四道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此章美子产之德。子产,郑大夫公孙侨。孔子谓子产事上使下有君子之道四:己之所行,恭顺不违。承上事君,忠信谨敬。爱养于民,赈济恩惠。役使下民,礼法得宜。
5.16子曰:“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
此章言齐大夫晏平仲之德。晏,姓。平,谥号。名婴。凡人轻交易绝,平仲则久而愈敬,所以为善。交有顷盖如旧,亦有白头如新。隆始者易,克终者难。敦厚不渝,其道可久,所以难也。晏子曰:“其交友也,论身行义,不为苟戚,不同则疏而不诽。”
5.17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此章明蔡文仲不知也。蔡,国君之守龟之名,而鲁大夫臧文仲居守之,言其僭越无礼。节,柱上的斗拱。棁,房梁上的短柱。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梁上短柱绘上水草花纹。此是天子庙饰,臧文仲僭奢若此,身且不保,何谈其知也?
5.18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此章明仁之难成。令尹子文,楚国大夫,姓斗名穀,字於菟。其为人也,喜怒不形,物我无间,知有其国,而不知有其身,其忠至矣。孔子但许其忠,而未许其仁。令,善也;尹,正也,言用善人、正此官也。楚官多以尹为名,皆取其正直。崔子,崔杼也,陈文子,皆齐国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也。文子避恶逆,去无道求有道。春秋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处可居。孔子但许其清,而未许其仁。孔子不轻许与人以仁,所谓“子罕言与仁。”
5.19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此章美鲁大夫季文子之德。季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左传文公六年》: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杜预云:所谓文子三思。谥法云:道德博厚曰文。季文子辅佐宣公、成公、襄公三位国君,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死后家财不足以供给大夫入殓所需的器具。季文子忠而有贤行,其举事寡过,不必及三思也。
5.20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此章美为大夫甯武子之德。甯武子,卫大夫甯俞。武,谥也。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智谋。若遇无道,则韬藏其智而佯愚。有道则智,人或可及;佯愚似实,不可及也。人情莫不好名,唯深达之士,为能晦智藏名,以全身免害。
5.21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此章孔子在陈既久,言其欲归之意也。于,语辞。吾党小子,门人在鲁者。狂简,志大而略于事。斐,文貌。成章,文理成就有可观。裁,割正也。孔子初欲行道于天下,至此知终不用也,始欲成就后学,以传道于来世。
5.22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此章美伯夷、叔齐二人之行。孟子称其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然其所恶之人,若能改正,则不念旧时之恶,故希为人所怨恨。太史公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5.23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此章明直者不应委曲也。孰,谁也。醯,醋也。诸,之也。
5.24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此章言鲁国太史左丘明与孔子同耻之事。内心隐其相怨,而外貌诈相亲友。孔子与左丘明耻而不为。《礼记表记》云:“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失足于人,足恭也;失色于人,令色也;失口于人,巧言也。
5.25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此章仲尼、颜渊、季路各言其志也。憾,恨也。不以劳事置施于人。子路有重义轻财之志:朋友有通财,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憾。颜渊有仁人之志:行善而不自称,不施劳役于人。孔子有圣人之志:老者安之以养,忠孝;朋友与之以信,诚信;少者怀之以恩,仁爱。
5.26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此章疾时人有过,莫能自责也。讼,犹责也。已,终也。吾未见有人能自见其己过而内自责者也。言终不复见,故云已矣乎。至此孔子未见四种人:好德如好色者、好仁者恶不仁者、刚者、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
5.27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此章夫子言己勤学也。有忠信之质方可以言学,好学可以保有、扩充其忠信。孔子不轻许人以好学,仅谓弟子颜渊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