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论礼让仁孝之德,贤人君子之风,劝学立身,守道为政,叹美正乐,鄙薄小人,遂称尧、舜及禹、文王、武王。
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此章谓泰伯让位之德。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弟仲雍,少弟季历。季历贤,又生圣子文王昌,昌必有天下,故太伯以天下三让于王季。其让隐,故无得而称言之者,所以为至德也。《史记世家》云:“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反身录》:为善不近名,方是真善。否则纵善盖天下,可法可传,有为之为,君子弗贵,以其非真也。泰伯惟行其心之所安,是以不存形迹。其后季札之避位辞封,安于延陵,高风伟节,仪表千古,渊源远矣。“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此章贵礼也。劳,谓困苦。葸,畏惧之貌,言慎而不以礼节之,则常畏惧。绞,急躁,尖刻、伤人。恭、慎、勇、直为人之四德,然不可太过,皆须以礼节之。君子,人君也。笃,厚也。兴,起也。偷,薄也。言君能厚于亲属,则民化之,起为仁行,相亲友也。君不遗忘其故旧,故民德归厚不偷薄也。仁义之心,人皆有之,上行下效,自然民化,而德厚矣。《礼记. 缁衣》云:“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光武不忘故人严子陵,东汉民俗所由美也。《诗经.伐木》云:“民之失德,乾糇以愆。”明今有酒,宜宴故旧。守礼、遵礼,为上者有礼,能教化民众。
8.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此章言曾子之孝,不敢毁伤。启,开也。曾子以为受身体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使弟子开衾而视之。诗喻戒慎,恐有损伤。曾子之学,终身戒惧。《大戴礼.曾子立事篇》云:“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乾》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8.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此章贵礼也。孟敬子,鲁大夫仲孙捷,武伯之子。孟敬子来问疾,曾子戒之,言我将死,言善可用。道,谓礼也。有礼之人人不敢暴慢之;矜庄严厉则人不敢欺骗之;顺而悦之则恶言不入于耳。人之相接,先见容貌、次观颜色、次交言语,与人交往之次序。《礼记.表记》云:“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论语.子张篇》中,子夏言君子三变,望之俨然,谓容貌也;即之也温,谓颜色也;听其言也厉,谓辞气也。《韩诗外传》:“故望而宜为人君者,容也;近而可信者,色也;发而安中者言也。久而可观者,行也。故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不假言而知宜为人君者。”
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此章言颜渊之德行。校,报也。言其好学持谦,见侵犯而不报。学问在于学和问,好学、好问方为学问。实有若虚无,持谦以保盈。无过受侵,谓之为犯;犯而不校,颜回之德。
8.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此章论君子德行。可委托幼少之君如周公;君在亮阴可当国摄君之政令;有事可以安国家定社稷而不可倾夺,可谓君子吗?可谓君子了。君子非但要有德还需有才,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安邦定国。
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此章明士行也。弘,宽广、大也。毅,强忍而能断。言士能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也。仁以为己任,莫重于此;死而后已,莫远于此。泽风《大过》,任天下之重者也,而以籍用白茅为基。雷天《大壮》,极刚而动,君子以非礼弗履。曾子始于战战兢兢,弘自问于不能,毅于受托之际,皆以礼为基、为节。
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此章言人成德立身之法。兴,起也。学诗以修身,学礼以立身,学乐以成性。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既学诗礼,然后乐以成之。诗以修身,其言易知,反复吟咏,感人易入,启发其志。《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以言志,礼以立身,功成作乐。天泽之履,礼让谦退,以辩上下;水泽之节,节之以礼,不可苦节。乐以成性,敦乐无忧,至乐无怨,同和天地。雷地之豫,雷出地奋,先王作乐以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章言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也。由,用也。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孟子.尽心篇》:“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民可使由之以善人为榜样,不可使之每日学习为什么从善的理由,因为民众需要时间谋生存。君子所为,百姓所从,以身作则,无需言教。
《易传·系辞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坤》之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正大光明,物被其德,何须习之。
8.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此章说小人之行。好勇之人,而患己贫,必将为乱。不仁之人,以风化之。若疾之太甚,是为乱之道。欲治世者,平和其心。《夬》之上六:“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常也。”疾之已甚,无处呼号,亢龙将悔,终必有凶。夬阴极上,无所容身,幸有君子,独行遇雨,无号之凶,终不可常,姤阴生下。
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此章戒人骄吝。周公,周公旦也,大圣之人,才美兼备。周公曰:“不骄不吝,时乃无敌。” 《韩诗外传》:周公践天子之位,七年,布衣之士所贽而师者十人,所友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先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千人,宫朝者万人。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夫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则必缺衽,宫成则必缺隅,屋成则必加拙,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谦、亨、君子有终、吉。’《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诫之哉!其无以鲁国骄士也。”
8.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此章劝学也。谷,禄也。言人勤学三年,不去争取功名、利禄的人,不容易做得到。不为利禄而学者,是为完善道德修养,趋于至善之境。
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此章劝人守道。厚于诚信而好学问,守节致死,不离善道。宁为善而死,不为恶而生。危国不入,乱国不居。《易》艮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值明君当出仕,遇暗主则隐遁。《烈女传》柳下惠妻曰:“君子有二耻,国无道而贵,耻也;国有道而贱,耻也。”
8.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此章戒人侵官。专一守于其本职。《易》艮象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易》艮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君子思不出其位,则艮其背。不在其位,而谋其政,非惟无补,且以招祸,汉唐宋明,党祸之戒。《孟子》:“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未艮其背,而获其身,行其庭,而见其人,能无咎乎?
8.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此章美正乐之音。师挚,鲁太师之名。始,首也。乱,乐之卒章。《关雎》,《周南》篇名,正乐之首章。周道衰微,郑卫之音作,正乐废而失节。鲁太师挚识关雎之声,而首理其乱者,洋洋盈耳,听而美之。《史记》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
8.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此章孔子疾小人之性与常度反也。狂者,进取宜直,而乃不直。侗,无知貌。愿,善,谨厚也。未成器之人,宜谨愿,而乃不愿。悾悾,无能貌,诚悫也。谨悫之人,宜信,而乃不信。此等之人,皆反常态,我不知之也。《荀子.不苟篇》:“君子愚则端悫而法,小人愚则毒贼而乱。”孔子不知,务使民皆归厚,不以探幽为明。务使奸伪不兴,不以先觉为贤。推诚训俗,则民俗自化。明如日月,犹曰不知。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此章劝学也。言学自外入,孰乃可长久,故勤学汲汲,如不及犹恐失之。为身心性命而学,乃君子自强不息;为富贵利达而学,乃鄙夫患得患失。
8.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此章美舜、禹。巍巍,高大之称。言舜、禹之拥有天下,自以功德受禅,不是与求而得之。君子礼让于朝,小人不争于野。
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此章叹美尧。则,法也。赞美尧能法天而行化,包容万物,驩兜共工,反派在朝,功成化隆,高大巍巍,立文垂制而章明。虽荡荡无能名,但功成可见,文章可睹。功成身退,选贤让位,以身作则,万代称颂。
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此章论大才难得也。舜臣五人:禹、稷、契、皋陶、伯益。乱,治也。乱臣十人: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
8.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此章美夏禹之功德。间,罅隙,指其罅隙而非议之。菲,薄。致孝乎鬼神,谓享祀丰洁。衣服,常服。黼,蔽膝,以韦为之。冕,冠也。皆祭服也。沟洫,田间水道。大禹薄于自奉而致孝乎鬼神,恶于己服而致美乎祭服,居无求安而尽力乎治水。丰俭是宜,无可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