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第四

此篇明仁。仁者,善行之大名。君子体仁,必能行礼乐,故续前篇。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此章说明居所必选择仁者所居之地。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焉,安也。求居所而不处于仁者所居之地,哪里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常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此章说明仁性。不仁之人不可令久处贫困简约,若长处于贫困简约则为非作歹;亦不可令久长处于富贵逸乐,若长久处于富贵乐逸则必骄奢淫佚。天性仁者,自然行仁;智者有识,知仁为美,行仁有利。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此章言说明唯有仁德者才能公正地喜好人和厌恶人,因为仁者心底无私才能公正地评价人物。

4.4子曰:“苟志于仁,无恶也。“

此章言诚能志在于仁,则其余行终无恶也。苟,诚也。此章说明如果能诚心志在于仁,则其余行为终究无恶行。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此章广泛说明仁行。造次,急遽。颠沛,偃仆。富者财多,贵者位高,富贵二者,人之所欲,若不以其道得之,仁者不处。乏财曰贫,位卑曰贱,贫贱二者,人之所嫌,时有否泰,君子履道而贫,不以其道脱贫,君子不为。欲为君子,唯行仁道,违反仁道,不得成名为君子。仁不可斯须离身,即使吃顿饭的功夫也不能违反仁道。君子之人,危急时刻、颠沛流离之时也必守于仁。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之也。”

此章痛疾时世无仁。我未见过天性好仁者,亦未见过能疾恶不仁者。尚,上也。天性好仁,德行最好,无可逾越;疾恶不仁,易受其害,为仁之行,可远其害。世不修仁,无见一日用力修仁,而力不足者,大概有之,我没有见到过。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此章言说仁恕之道。党,类也。人之为过,君子小人,各于其类。观人有过,恕而勿责,斯知其仁。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此章疾恨时世无道。假如早晨闻听世有道,暮夕而死,可无此恨。说明孔子至死不闻世之有道。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此章言说君子应当安贫乐道。士者,人之有德行者。言士者志于行善道,而喜欢华服美食,耻于粗衣恶食,则为士之道不笃诚,不足与其谈论于道。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此章言说以义为贵。适,厚也。莫,薄也。比,亲也。言君子于天下之人,无择于富厚与穷薄者,但有义者与之相亲。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此章言说君子小人所安不同。怀,安也。君子执德不移,是安于德。小人怀安而不能迁者,难于迁徙,是安于土。刑,榜样;惠,恩惠。君子乐于以身作则,是怀刑也。小人受惠于君子,安于恩惠,适怀惠也。

4.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此章言说利己之恶。放,依也。言人每事依于利己而行,则是取怨之道,多为人所怨恨。

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此章言治国者必须礼让。为,治也。礼节民心,让则不争。人君能以礼让为教治其国,有何难处?不能以礼让治民,礼有何用?《左传襄公十三年》,君子曰:“让,礼之主也。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馋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国家之敝,恒必由之。”

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可为知也。”

此章劝学。不忧虑爵禄地位,但忧无立身之才学。不忧虑人不知己,应该忧虑自己有何才学善行可为人所知。

4.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此章阐明忠恕之道。参,曾子名。贯,统也。孔子对曾子说,我所行之道,唯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世之理。曾子知晓其理,不需再问,故答曰唯。孔子出去,弟子不晓夫子之言,问于曾子。忠,中心曰忠,尽己之心以待人。恕,如心曰恕,推己之心以及人。曾子答其门人,夫子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一统天下万事之理,更无他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恕之道也。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此章阐明君子小人所晓不同。喻,晓也。君子则晓于仁义,小人则晓于财利。唯君子能安贫而乐道,小人衣食足方能知礼节。小人利而后可义,君子以利天下为义。《易》以君子孚于小人为利。信及豚鱼,利涉大川。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此章勉励人为高行。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见彼不贤则内自省察。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此并下四章,皆说明如何孝事父母。几,微也。父母有过,当微纳善言以谏于父母。见父母志有不从己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己之谏。父母使己以劳累之事,己当尽力,不得抱怨。蛊之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蛊之六五:干父之蛊,用誉。《坊记》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檀弓》“事亲有隐而无犯。”不称扬其过,不犯颜而谏。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方,犹常也。父母既存,时欲见己,故不远游,游必有常,使父母知其所在。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孝子在父母丧三年之中,哀戚思慕,若改父道,于心不忍。蛊之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孝子当知父母之年。一则喜父母高寿,一则忧父母衰老。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此章言说慎言躬身。逮,及也。古人之言不妄出口,耻身行之将不及。《礼记缁衣》:子曰:“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4.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此章贵俭。鲜,少也。得中合礼,为事乃善。如若不中,宁俭勿奢,奢则骄佚招祸,俭则远离忧患,所以俭约少过失。贲卦尽饰,则受以剥。节卦当位,则受以孚。损益盈谦,与时消息。谦得六爻之吉,丰仅日中无忧。《曲礼》曰:“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皆言约之道。言约不烦,动约不躁,用曰不废,纵有失误,亦不过甚。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此章言说慎言贵行。讷,迟钝。敏,疾也。君子迟钝于言,敏疾于行,如此才能言实相符。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此章勉励人修养德行。积善累德,则有人慕,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易坤文言》:“敬义立而德不孤。”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此章说明为人臣子、结交朋友,当以礼渐进。数,谓疾速。数则渎而不敬,故事君数,斯至罪辱;朋友数,斯见疏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