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浣布《搜神记》卷十三

昆仑之墟(1),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绝以弱水之深,又环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2)。非此山草木之皮枲(3),则其鸟兽之毛也。汉世西域旧献此布,中间久绝。至魏初时,人疑其无有。文帝以为火性酷裂,无含生之气,著之《典论》(4),明其不然之事,绝智者之听。及明帝立,诏三公曰:“先帝昔著《典论》,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5)。”至是,西域使人献火浣布袈裟,于是刊灭此论,而天下笑之。

【注释】

(1)昆仑:传说中西方的仙山。

(2)火浣布:石棉布。传说将这种布置于火中即可浣洗干净。

(3)枲(xǐ):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子,纤维可织麻布。亦泛指麻。

(4)《典论》:书名。曹丕所著,原书五卷,已佚,今仅存《典文》一篇。

(5)石经: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此后著名的石经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也称“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蜀石经”(“广政石经”),“北宋石经”(“二字石经”),“南宋石经”(“宋高宗御书石经”)以及“清石经”等。

【译文】

昆仑山是大地的端首。这里有上帝在人间的都城,所以它的外围用深不能渡的弱水隔绝,又用火山来环绕四周。火山上有鸟兽草木,都在炎火中繁育生长,因此有火浣布。这种布不是这火山上草木的纤维织成,就是火山上鸟兽的羽毛制成。汉朝的时候,西域人曾经贡献过这种布,之后很久不再进贡。到魏初时,人们都怀疑没有这种布。魏文帝认为火性残暴,不会含有生命的元气,他在《典论》中进行论述,说明火浣布是不可能存在的事,以此来杜绝有见识的人的传闻。等到魏明帝即位,下诏书给三公说:“先帝过去著述《典论》,这是不朽的格言,可刻在石碑上立到太庙的门外和太学里,与石经并列,永远地教导后人。”在这个时候,西域派人进献火浣布做的袈裟,于是削除了《典论》中关于火浣布不存在的论述,遭到天下人的嘲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