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生-《聊斋志异》卷十二

龚生,岷州人 [1] 。赴试西安,憩于旅舍,沽酒自酌。一伟丈夫入,坐与语。生举卮劝饮 [2] ,客亦不辞。自言苗姓,言噱粗豪 [3] 。生以其不文,偃蹇遇之 [4] ,酒尽,不复沽。苗曰:“措大饮酒 [5] ,使人闷损!”起向垆头沽 [6] ,提巨瓻而入 [7] 。生辞不饮,苗捉臂劝釂 [8] ,臂痛欲折。生不得已,为尽数觞。苗以羹碗自吸 [9] ,笑曰:“仆不善劝客,行止惟君所便。”生即治装行。约数里,马病,卧于途,坐待路侧。行李重累,正无方计 [10] ,苗寻至 [11] 。诘知其故,遂谢装付仆,己乃以肩承马腹而荷之,趋二十馀里 [12] ,始至逆旅 [13] ,释马就枥 [14] 。移时,生主仆方至。生乃惊为神人,相待优渥 [15] ,沽酒市饭,与共餐饮。苗曰:“仆善饭,非君所能饱,饫饮可也 [16] 。”引尽一瓻,乃起而别曰:“君医马尚须时日,余不能待,行矣。”遂去。

【注释】

[1] 岷州:指岷州卫,即今甘肃定西岷县。明末清初统属于陕西都指挥司,故龚生需赴陕西西安参加科举考试。

[2] 卮:酒杯。

[3] 言噱(jué):言谈笑语。噱,笑。

[4] 偃蹇遇之:傲慢地对待他。偃蹇,骄傲,盛气凌人。遇,对待。

[5] 措大:穷酸。对贫寒读书人的轻侮称呼。

[6] 垆头:指酒店。垆,酒店安置酒瓮的土墩,因以代称酒店。

[7] 瓻(chī):古代陶制酒器。《唐韵》:“大者容一石,小者五斗。”按古代量制,十斗为一石。据计算,若以今每瓶一斤的白酒通常是500毫升换算的话,一大瓻,即一石酒,相当于今130瓶酒。

[8] 釂(jiào):饮尽杯中酒,干杯。

[9] 羹碗:汤碗。自吸:自饮。

[10] 方计:方法计谋。

[11] 寻至:旋即来到。寻,不久。

[12] 趋:快走。

[13] 逆旅:客舍,旅店。

[14] 释马:放下肩负的马。枥:马槽。

[15] 优渥:优裕,丰厚。

[16] 饫(yù):饱,食过多。

【译文】

龚生是岷州人。一次,他到西安去赶考,在旅店休息片刻,买来酒自斟自饮。一个魁梧的男子走了进来,坐下来和他说话。龚生举起酒杯邀请他喝酒,客人并不推辞。他自称姓苗,言谈粗犷豪放。龚生认为不是个文人,所以对他很傲慢,酒喝完了,龚生就不再去打。苗生说:“跟穷酸秀才喝酒,真要把人闷死!”说完就站起身来到柜台上打酒,提了一大坛酒回来。龚生推辞说不喝了,苗生抓住他的胳膊劝他喝,龚生胳膊疼得像要断了一样。他迫不得已,又陪着喝了几杯。苗生用盛汤的大碗自饮,笑着说:“我不善劝客人饮酒,是去是留,你请自便吧。”龚生立刻收拾行装上路了。走了几里地,龚生的马病了,趴倒在路上,龚生只好坐在路边等待。他的行李很重,正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苗生赶到了。他问明了情况,就把马上的行李卸下来,让龚生的仆人背上,自己则用肩膀托着马的肚子把马扛了起来,快步走了二十多里地,找到一家旅店,把马放下来,牵到马槽边。过了一会儿,龚生主仆才赶到。龚生惊异极了,把苗生看成神,对待他非常优厚,又是打酒又是买饭,要和苗生一起吃饭喝酒。苗生说:“我的饭量大,不是你能供得饱的,我们喝一通酒就行了。”等他们喝干了一坛酒,他站起来告辞说:“你要治马,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不能等了,就此告别。”说完就走了。

后生场事毕 [17] ,三四友人,邀登华山 [18] ,藉地作筵 [19] ,方共宴笑,苗忽至。左携巨尊,右提豚肘,掷地曰:“闻诸君登临 [20] ,敬附骥尾 [21] 。”众起为礼,相并杂坐,豪饮甚欢。众欲联句 [22] ,苗争曰:“纵饮甚乐,何苦愁思!”众不听,设“金谷之罚 [23] ”。苗曰:“不佳者,当以军法从事 [24] !”众笑曰:“罪不至此。”苗曰:“如不见诛 [25] ,仆武夫亦能之也。”首座靳生曰:“绝巘凭临眼界空 [26] 。”苗信口续曰 [27] :“唾壶击缺剑光红 [28] 。”下座沉吟既久 [29] ,苗遂引壶自倾。移时,以次属句 [30] ,渐涉鄙俚 [31] 。苗呼曰:“只此已足,如赦我者,勿作矣!”众弗听。苗不可复忍,遽效作龙吟 [32] ,山谷响应,又起俛仰作狮子舞。诗思既乱,众乃罢吟,因而飞觞再酌。时已半酣,客又互诵闱中作 [33] ,迭相赞赏。苗不欲听,牵生豁拳 [34] 。胜负屡分,而诸客诵赞未已。苗厉声曰:“仆听之已悉,此等文,只宜向床头对婆子读耳 [35] ,广众中刺刺者可厌也!”众有惭色,更恶其粗莽,遂益高吟。苗怒甚,伏地大吼,立化为虎,扑杀诸客,咆哮而去。所存者,惟生及靳。

【注释】

[17] 场事:考场的事。指考试。

[18] 华(huà)山:五岳中的西岳,也称“太华山”。位于陕西华阴。

[19] 藉地作筵:以地作席。筵,铺在地上的坐具。古人席地而坐,饮食置于筵间,后因称招人饮食为设筵,称酒席为“筵席”。

[20] 登临:登山临水。指游览山水。

[21] 敬附骥尾:谦词。意谓敬附名士之后而得到荣耀。《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骥,千里马。

[22] 联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每人一句或数句,相联成篇,多用于朋友间饮宴时的应酬。

[23] 金谷之罚:意谓作诗不成,罚酒三杯。《世说新语·品藻》注引晋石崇《金谷诗序》,谓石崇筑园于洛阳金谷涧中,于此游宴,欢送征西大将军王诩归长安。“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后因称宴会中罚酒三杯为“金谷之罚”或“金谷酒数”。

[24] 以军法从事:按军法处罚。《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吕后召集宴饮,命令朱虚侯刘章为监酒吏。刘章说:“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吕后表示同意。席间诸吕中有一人酒醉逃席,刘章追上,拔剑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

[25] 见诛:被杀。

[26] 绝巘(yǎn):山的高险处。巘,山峰。凭临:凭高临视。

[27] 信口:随口,不加思索。

[28] 唾壶击缺:《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因以“唾壶击缺”,表示豪情壮怀的激发。剑光红:用剑击唾壶星光四射。

[29] 下座:下手座位上的人。

[30] 以次属(zhǔ)句:按次序联句。属,连接。

[31] 鄙俚:粗俗。

[32] 龙吟:龙的叫声。指大声吟啸。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李善注:“言己从容吟啸,类乎龙虎……《淮南子》曰:龙吟而景云至,虎啸而谷风生。”

[33] 闱中作:科举考场中所作的文字。指应试的八股文。

[34] 豁拳:也叫“猜拳”,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两人同时出拳伸指喊数,喊中两人伸指之和者胜,负者罚饮。

[35] 婆子:老婆。

【译文】

后来,龚生参加考试完毕,有三四位朋友邀请他一起登华山,众人在地上摆好酒菜,正在一起欢宴谈笑,苗生忽然来了。只见他左手提着一个大酒杯,右手拿着一只猪肘子,往地上一扔,说:“听说诸君登临华山,所以我也来凑个数。”众人起身行礼,然后混杂着坐下,开怀畅饮,十分快乐。大家想联句作诗,苗生争论说:“开怀痛饮很快乐,何苦费脑子想那些东西!”大家不听,定下“金谷之罚”的规矩:如果作不成诗,就罚酒三杯。苗生说:“如果诗作得不好,就要以军法从事!”众人笑着说:“罪过还不至于到杀头的地步。”苗生说:“如果不杀头的话,我这个武夫也能凑上两句。”首座靳生吟道:“绝巘凭临眼界空。”苗生随口接道:“唾壶击缺剑光红。”下座的人沉吟了好久没有续上来,苗生就拿过壶来自己倒酒喝。过了一会儿,众人又依次联句作诗,诗句越来越粗俗。苗生说:“就这些已经足够了,如果饶了我的话,别再作了!”众人不听他的话。苗生实在忍无可忍,便学着龙一样长啸起来,山谷中发出回响,他又站起来昂首低胸地跳起了狮子舞。大家作诗的思路被打乱了,也就停止作诗,又传杯换盏喝起酒来。酒喝到半醉的时候,大家又互相诵读在考场上做的文章,互相吹捧。苗生不想听,就拉着龚生划拳。他们划了好几遍拳,互有胜负,但那些人互相诵读吹捧还没有结束。苗生厉声喝道:“你们的文章我都已经听到了,这样的文章只配在床头读给自己的老婆听,大庭广众中你们唠唠叨叨的,实在可恶!”众人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更加厌恶苗生粗莽,就越发高声吟诵。苗生十分愤怒,趴在地上大吼一声,立即变成一只老虎,扑向众人将他们咬死,然后咆哮着走掉了。众人中幸存的只有龚生和靳生。

靳是科领荐 [36] 。后三年,再经华阴 [37] ,忽见嵇生,亦山上被噬者。大恐欲驰,嵇捉鞚使不得行 [38] 。靳乃下马,问其何为,答曰:“我今为苗氏之伥 [39] ,从役良苦。必再杀一士人,始可相代。三日后,应有儒服儒冠者见噬于虎,然必在苍龙岭下,始是代某者。君于是日,多邀文士于此,即为故人谋也。”靳不敢辨,敬诺而别 [40] 。至寓,筹思终夜,莫知为谋,自拚背约,以听鬼责。适有表戚蒋生来,靳述其异。蒋名下士 [41] ,邑尤生考居其上 [42] ,窃怀忌嫉。闻靳言,阴欲陷之。折简邀尤,与共登临,自乃着白衣而往 [43] ,尤亦不解其意。至岭半,肴酒并陈,敬礼臻至 [44] 。会郡守登岭上,与蒋为通家 [45] ,闻蒋在下,遣人召之。蒋不敢以白衣往,遂与尤易冠服。交着未完 [46] ,虎骤至,衔蒋而去。

【注释】

[36] 是科领荐:这一次考试考中了举人。领荐,领乡荐,中举。

[37] 华阴:地名。华山所在地。

[38] 捉鞚(kòng):抓住马络头。鞚,有嚼口的马络头。

[39] 苗氏:指苗生。伥(chāng):民间传说认为人被虎啮死后,鬼魂为虎服役,引虎吃人。这种鬼叫作“伥”。

[40] 诺:答应的声音。

[41] 名下士:有文名的读书人。

[42] 邑:县。指同县。

[43] 白衣:犹言布衣。古时没有官职或没有功名的人着白衣。此指便服,不同于士人秀才的冠服。

[44] 臻(zhēn)至:周到完善。

[45] 通家:世交。

[46] 交着:互换冠服。着,穿。

【译文】

靳生这一年中了举人。过了三年,靳生再次经过华阴,忽然看见嵇生,也是三年前在山上被老虎吃掉的人之一。靳生大为恐惧,就要飞马逃走,嵇生捉住他的马缰绳不让他走。靳生于是下马,问他想干什么。嵇生回答说:“我现在是姓苗的伥鬼,帮助他吃人,从事的差役十分辛苦。一定要再杀死一个读书人,才可以代替我。三天以后,应该有一个穿儒服、戴儒冠的人被老虎吃掉,但是地点必须在苍龙岭下,才是代替我的人。如果您能在那一天,多邀请读书人来到这里,就算是为老朋友着想了。”靳生不敢争辩,只能答应下来告别而去。他回到寓所,左思右想了一整夜,也想不出有什么好主意,他打算豁出去背叛约定,听凭嵇生的责罚。恰好有一个他的表亲蒋生前来,靳生就向他述说了这件奇事。蒋生在当地有点儿名气,但县里的尤生考试的名次位居其上,蒋生心中暗暗嫉妒。他听靳生这么一说,就想暗害尤生。他写了封书信邀请尤生,与他一同登山游玩,自己则身穿普通百姓的衣服前往,尤生也不明白他的用意。上到半山腰时,蒋生准备了酒菜,对尤生十分恭敬有礼。正好郡守也登上岭来,他和蒋生家是世家通好,听说蒋生在下面,就派人去叫他。蒋生不敢穿着普通的衣服去,就和尤生互换了衣服,他们衣服还没有换完,老虎突然跑到,将蒋生叼走了。

异史氏曰:得意津津者 [47] ,捉衿袖,强人听闻,闻者欠伸屡作 [48] ,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知交者亦当从旁肘之蹑之 [49] ,恐座中有不耐事之苗生在也。然嫉忌者易服而毙,则知苗亦无心者耳。故厌怒者苗也,非苗也。

【注释】

[47] 得意津津:即得意洋洋。津,指见美味而口生津。

[48]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形容不感兴趣。

[49] 知交者:知己的朋友。肘之蹑之:用肘碰他,用脚踏他,提醒示意,加以制止。

【译文】

异史氏说:得意洋洋的人喜欢侃侃而谈,拉住别人的衣袖,强迫别人听他说话;听的人不断地打呵欠、伸懒腰,又想睡觉,又想逃走,而讲的人手舞足蹈,一点儿都不自觉。知己的朋友就应当从旁边用胳膊肘撞他,或用脚踩他,唯恐座中有像苗生一样不耐烦的人在啊。然而嫉妒的人因为交换衣服而死,由此可知苗生也是无心的。所以厌恶愤怒的,可能是苗生,也可能不是苗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