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 [1] 。入闱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忽有人白:“报马来 [2] 。”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家人因其醉,诳而安之曰:“但请睡,已赏矣。”王乃眠。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自言:“尚未赴都 [3] ,何得及第?”其人曰:“汝忘之耶?三场毕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家人又诳之如前。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 [4] ,长班在此 [5] 。”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绐之 [6] ,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又久之,长班果复来。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 [7] !”长班怒曰:“措大无赖 [8] !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王亦倾跌。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何处长班,伺汝穷骨?”子女皆笑。王醉亦稍解,忽如梦醒,始知前此之妄。然犹记长班帽落,寻至门后,得一缨帽如盏大 [9] ,共疑之。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 [10] ,吾今为狐奚落矣。”
【注释】
[1] 场屋:考场。
[2] 报马:也称“报子”。为科举中式者报喜的人,因骑马快报故称报马。
[3] 都:京城。明清时进士考试在京城举行。
[4] 殿试: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录取后,参加殿试,考中的称进士。殿试由皇帝主持,在殿廷上举行,前三名赐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第二、三名授职翰林院编修。
[5] 长班:又称“长随”。明清时官员随身使唤的差役。
[6] 绐(dài):骗。
[7] 钝奴:笨奴才。钝,笨。
[8] 措大:旧时对贫寒读书人的轻慢称呼。
[9] 缨帽:红缨帽。清代的官吏所戴的帽子,帽顶披红缨。盏:杯子。
[10] 昔人为鬼揶揄:指晋代罗友仕途失意,被鬼揶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晋阳秋》:罗友为桓温掾吏,不得意。一日,桓温设宴送人赴郡守任,罗到席最晚。桓温问他,他回答说:“旦出门,于中途逢一鬼,大见揶揄,云:‘吾但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耶?’”
【译文】
王子安是东昌县的名士,但是在科场中却很不得意。这一次考试,他抱着很大的希望。临近发榜时,他喝得大醉,回家以后躺在卧室。忽然有人说:“报喜的人来了。”王子安踉跄着起来,说:“赏钱十千!”家人因为他醉了,骗他安慰他说:“你只管睡吧,已经赏过了。”王子安才睡下了。不一会儿,又有人进来说:“你中进士了!”王子安自言自语说:“还没去京城,哪里会中进士?”那人说:“你忘了吗?三场考试都已经完了。”王子安大喜,起来喊道:“赏钱十千!”家人又像刚才那样诳他。又过了一阵儿,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进来,说:“你殿试中了翰林,随从们在此。”果然见有两个人在床下拜见他,穿戴都很整洁华丽。王子安叫家人赏赐他们酒饭,家人又骗他,暗笑他喝醉了。后来,王子安想,不能不出去在乡里显耀一番。他大喊跟班随从,喊了几十声,也没人答应。家人笑着说:“你先躺着等一会儿,我们去找他们。”又过了很久,跟班的果然又来了。王子安捶床跺脚,大骂:“蠢奴才去哪儿了!”跟班的生气地说:“你这穷酸无赖!这是和你闹着玩呢,你还真骂呀?”王子安非常生气,突然站起来扑过去,一下子打掉了那人的帽子。王子安自己也跌倒了。王妻走进来,扶起他说:“怎么醉成这样!”王子安说:“跟班的太可恶了,我刚才是惩罚他们,哪里是醉了?”妻子笑着说:“家中只有一个老妈子,白天给你做饭,晚上给你暖脚。哪里有什么跟班,伺候你这穷骨头?”孩子们都笑了。王子安的醉意也稍稍过去了,忽然像梦醒了一样,才明白刚才那些都是假的。然而还记得跟班的帽子被打落在地上,他找到门后,发现一个像小杯子大小的缨帽,大家都很奇怪。王子安自我解嘲地笑着说:“从前有人被鬼戏弄,今天我却被狐狸耍弄了。”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 [11] ,似丐。唱名时 [12] ,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 [13] ,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怳 [14] ,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 [15] ,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 [16] 。忽然而飞骑传人 [17] ,报条无我 [18] ,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 [19] ,则似饵毒之蝇 [20] ,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 [21] ,笔墨无灵 [22] ,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 [23] 。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 [24] ,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 [25] ,定当操戈逐之 [26] 。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 [27] ,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28] 。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 [29] ,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王子安方寸之中 [30] ,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 [31] ,宁不哑然失笑哉?顾得志之况味 [32] ,不过须臾 [33] 。词林诸公 [34] ,不过经两三须臾耳,子安一朝而尽尝之,则狐之恩与荐师等 [35] 。
【注释】
[11] 白足提篮:清代科举场规非常严格,为了防止作弊,规定考生入场携带格眼竹柳考篮,只准带笔墨、食具等物。顺治时规定士子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入场时,诸生解衣等候,左手执笔砚,右手执布袜,赤脚站立,等候点名和搜检。
[12] 唱名:点名。
[13] 号舍:标有号码的小房子。清代乡试规定秀才领取考卷后,依照号码入闱(如地一号即为地字第一号)。由于没有门,仅搭木板于墙供书写之用,所以有如蜂房,“孔孔伸头,房房露脚”。
[14] 倘怳(chǎng huǎng):神志迷乱,无所适从。
[15] 望报:盼望消息。报,发榜。
[16] 猱(náo):猿类。
[17] 飞骑(jì)传人:报马传送喜报是给别人的。飞骑,指报马。
[18] 报条:喜报。
[19] 嗒(tà)然:怅然若失的样子。《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20] 饵毒:服毒。饵,吃。
[21] 司衡无目:考官瞎眼。司衡,主持评卷官员。衡,衡量。
[22] 笔墨无灵:文章缺乏灵气。
[23] 浊流:黄河。《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意为不再考试。
[24] 披发入山,面向石壁:遁入深山,出家修道。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而坐,终日默然静修9年。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惆怅洛阳人未来,面壁九年空冷坐。”
[25] “且夫”、“尝谓”之文:指八股文。“且夫”、“尝谓”均是八股文中的套语。
[26] 戈:兵器。
[27] 破卵之鸠:刚出生的鸠鸟。鸠,是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
[28] 抱:孵卵。
[29] 当局者:当事人。指落榜士子。
[30] 方寸:心。唐刘知几《史通·自叙》:“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31] 床头人醒:妻子旁观清醒。床头人,妻子。
[32] 得志:得意,愿望实现。况味:境况和情味。
[33]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34] 词林诸公:指翰林院的诸位先生。词林,翰林院的别称。
[35] 荐师:科举时代士子称向主考官举荐自己的达官显贵。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荐主同咨》:“数十年来,特重荐师,待以异礼,几出乡会座师之上。盖房考座师,日后升沉不可问,而荐主西台烜赫,且可藉以为援,势使然也。”
【译文】
异史氏说:秀才入考场,有七种样子:刚进去时光着脚,提着篮子,像乞丐。点名时,考官呵斥,差人责骂,像囚犯。进入考场号房子,每个洞都露出一个头,每一房都露出一双脚,像秋末冷风中的蜂子。出了考场,一个个失魂落魄,天地变色,像出笼的病鸟。等待发榜时,草木皆惊,白天晚上,梦想不断。一想到考中得志,则顷刻间楼台亭阁都在眼前;一想到落榜,则瞬间骸骨都腐烂了。这一段时间,人坐立不安,像被拴住的猴子。忽然有骑快马传报的人来到,报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马上神色大变,怅然若死,就像吃了毒药的苍蝇,弄它也不觉得了。初次考场失意,心灰意懒,大骂考官没长眼睛,笔墨没有灵气,势必把案头的东西全都烧掉;烧不完的,就踩碎;踩不了的,就扔到脏水沟里去。不再应科举了。从此要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说要以“且夫”“尝谓”之文来推荐给自己的,一定要操戈赶他走。过了一段时间,失败的日子渐渐远去,气也渐渐平了,想做文章的心渐渐痒起来,于是,像个破壳而出的鸠鸟,只好衔树枝造新巢,从头开始了。这样的情形,当局者痛哭欲死,而旁观的人看来,却是非常好笑。王子安心中突然间涌出万般思绪,想来鬼狐一定是暗笑了很久了,因此乘他醉了来耍弄他。床头的妻子很清醒,怎会不哑然失笑呢?看一看得意时的情景、滋味,不过是一瞬间罢了。翰林院的各位,也不过是经历了两三个瞬间罢了,王子安一下子便都尝到了,那么,狐狸的恩惠与举荐的考官的恩惠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