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某 [1] ,偶于野寺外,见一游僧,向阳扪虱 [2] ,杖挂葫芦,似卖药者。因戏曰:“和尚亦卖房中丹否 [3] ?”僧曰:“有。弱者可强,微者可巨,立刻见效,不俟经宿。”某喜求之。僧解衲角 [4] ,出药一丸,如黍大 [5] ,令吞之。约半炊时,下部暴长,逾刻自扪,增于旧者三之一。心犹未足,窥僧起遗 [6] ,窃解衲,拈二三丸并吞之。俄觉肤若裂,筋若抽,项缩腰橐 [7] ,而阴长不已。大惧,无法。僧返,见其状,惊曰:“子必窃吾药矣!”急与一丸,始觉休止。解衣自视,则几与两股鼎足而三矣。缩颈蹒跚而归 [8] ,父母皆不能识。从此为废物,日卧街上,多见之者。
【注释】
[1] 济宁:位于山东西南腹地,明清之交属兖州府。
[2] 扪虱:捉虱子。
[3] 房中丹:性药。
[4] 衲:僧衣。
[5] 黍(shǔ):粘米。俗称“黄米子”,亦称“稷”、“糜子”。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6] 遗:入厕。
[7] 项:脖颈。橐(luò):骆驼。这里谓腰背弯曲。
[8] 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译文】
济宁有个人,偶然在野寺外,见到一个游方的僧人,向着太阳在捉虱子,手杖上挂着一只葫芦,好像个卖药的。于是,这个人开玩笑说:“和尚也卖房中春药吗?”僧人回答:“有。弱的可以变强,细小的可以变粗壮,服后立即见效,不必等上一宿。”这人一听很高兴,立刻向僧人求买此药。僧人解开僧袍一角,拿出一丸药,如同小米粒大小,让这人吞吃了。过了约半顿饭时间,这人的下部暴长,过了一刻自己一摸,比原来大了三分之一。此人心中还不满足,偷偷看着和尚起身上厕所,私自解开僧袍,抓了两三丸一起吞下去。过不多久,觉得皮肤像要裂开,筋像抽了起来,脖子也缩了,腰也弯了,而阴茎却还不停地长。他非常害怕,却没有办法。僧人回来后,看到他的样子,吃惊地说:“你一定偷吃了我的药!”急忙给他一丸药,吃后才觉得下部不再长了。他解开衣服一看,下部几乎和两腿呈三足鼎立之势了。这个人缩着脖子,蹒跚着走回家去,父母都认不出他来了。从此以后,他成了个废人,每天躺在街上,许多人都见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