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军 -《聊斋志异》卷九

沂水某 [1] ,明季充辽阳军 [2] 。会辽城陷 [3] ,为乱兵所杀,头虽断,犹不甚死。至夜,一人执簿来,按点诸鬼。至某,谓其不宜死 [4] ,使左右续其头而送之。遂共取头按项上,群扶之,风声簌簌,行移时,置之而去。视其地,则故里也。沂令闻之,疑其窃逃。拘讯而得其情,颇不信,又审其颈无少断痕,将刑之。某曰:“言无可凭信,但请寄狱中 [5] 。断头可假,陷城不可假。设辽城无恙,然后受刑未晚也。”令从之。数日,辽信至,时日一如所言,遂释之。

【注释】

[1] 沂水:县名。清属沂州府,即今山东沂水。

[2] 充辽阳军:去辽阳服兵役。

[3] 辽城陷:据《明史·熹宗纪》记载,天启元年(1621)三月,辽阳被清兵攻占,明辽东经略使袁应泰等死难。

[4] 宜:应。

[5] 寄狱:暂押在狱。

【译文】

沂水有个人,明朝末年被充军到辽阳。正赶上辽阳城被攻陷,他被乱兵所杀,头虽然砍断了,但还没死。到了晚上,有一个人拿着簿册来,按册上的名字清点群鬼。点到这个人时,说他不应该死,便叫左右随从把他的头接上,再把他送走。于是他们一起拿着头安在他的脖子上,一块儿扶着,只听风声簌簌,走了一段时间,就把他放下离开了。那人看看周围,认出是自己的故乡。沂水县令听说这件事,怀疑他是私自逃回来的。把他抓起来审讯,听到他讲了这件事,很不相信,又察看他的脖子上也没有断痕,就准备处死他。这人说:“我说的话没什么证据,但请大人暂且把我关在牢里。断头的事可能是假的,但辽阳城陷落不可能是假的。如果辽阳城完好无损,我再受刑也不晚。”县令接受了他的请求。过了数天,辽阳城陷落的消息传来,时间与这人所说的一样,于是县令把他释放了。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