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进士 [1] ,名士梅,济宁人。初授登州教授 [2] ,有二老秀才投刺,睹其名,似甚熟识,凝思良久,忽悟前身。便问斋夫 [3] :“某生居某村否?”又言其丰范 [4] ,一一吻合。俄两生入,执手倾语,欢若平生。谈次,问高东海况。二生曰:“狱死二十馀年矣,今一子尚存。此乡中细民,何以见知?”邵笑云:“我旧戚也。”先是,高东海素无赖,然性豪爽,轻财好义。有负租而鬻女者 [5] ,倾囊代赎之。私一媪,媪坐隐盗 [6] ,官捕甚急,逃匿高家。官知之,收高 [7] ,备极搒掠,终不服,寻死狱中。其死之日,即邵生辰。后邵至某村,恤其妻子,远近皆知其异。
【注释】
[1] 邵进士:指邵士梅。字峄晖,山东济宁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曾任登州教授,栖霞教谕,后任吴江、震泽县令,不三月以病归。
[2] 登州:府名。明清时治所在今山东蓬莱。教授:明清府学学官。
[3] 斋夫:学舍杂役。斋,书房。
[4] 丰范:容貌风度。
[5] 负租:欠租。
[6] 隐盗:藏匿强盗。
[7] 收:逮捕。
【译文】
邵进士,名叫士梅,济宁人。他最初被任命为登州教授时,有两位老秀才送来名片,邵士梅看他们的名字,好像很熟悉,凝思了很久,忽然醒悟这是前生的事。他便问学宫的杂役:“某生还住在某村吗?”又讲了某生的长相、特征,和某生的情况一一吻合。一会儿那两个老秀才进来了,与邵士梅拉着手倾谈,像老朋友一样高兴。谈话当中,邵士梅问到高东海的情况。老秀才说:“死于狱中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在有一个儿子还活着。他是这个村中的一个普通百姓,你怎么认识他呢?”邵士梅笑了笑说:“是我以前的亲戚。”早先,高东海本是一个无赖,但性情豪爽,轻财好义。有人因欠下租税而卖女还债,高东海尽自己所有代为赎回。他和一个女人有私情,那女人因窝藏盗贼,官府追捕甚急,她藏到了高家。官府知道了,把高东海抓起来,百般拷打,他最终也不承认,不久死在狱中。他死的那天,正是邵士梅的生日。后来邵士梅到某村,周济高东海的妻子,远近的人都知道这件怪事。
此高少宰言之 [8] ,即高公子冀良同年也 [9] 。
【注释】
[8] 高少宰:指高珩。字葱佩,号念东,别号紫霞道人。山东淄川(今淄博)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入清后为秘书院检讨,升国子监祭酒侍讲学士,历官至礼部右侍郎、吏部左右侍郎、刑部侍郎。著有《荒政考略》、《栖云阁诗文集》。少宰,明清对吏部侍郎的别称。
[9] 高公子冀良:即高之騊。字冀良,高珩长子。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曾任贵州平越县知县。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按,此处高少宰或蒲松龄记叙可能有误,邵士梅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高冀良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两人并非同年。
【译文】
这是高少宰讲的,邵士梅是高少宰的公子高冀良的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