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篇 《孙子兵法》在线阅读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逐句注释详解

【11.1】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1]。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2]。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3]。诸侯之地三属[4],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5],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6],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孙子说:根据用兵原则,战地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九种。诸侯以自己的国土为作战地区,叫“散地”。进入敌国境内不深的地区,叫“轻地”。我军占领了有利、敌军占领了也有利的地区,叫“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也可以去的地区,叫“交地”。几个诸侯国相互毗邻,先到达就可以得到诸侯国援助的地区,叫“衢地”。进入敌国境内很深,背后有众多敌人城邑的地区,叫“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以通行的地区,叫“圮地”。进军的道路狭窄,退却的道路迂远曲折,敌人用少数兵力就可以打击我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围地”。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将全军覆灭的地区,叫“死地”。因此,在“散地”不要作战,在“轻地”不要停留,在“争地”不要强攻,在“交地”不要断绝联系,在“衢地”要设法与诸侯结交,在“重地”要掠夺敌方物资,遇到“圮地”要迅速通过,处于“围地”要巧于谋划,陷入“死地”要殊死搏斗。

[1]散地:指在本土作战,离家比较近,危急时士卒容易溃散返回家中。在此地形上要统一士卒意志,巩固军心提升士气。

[2]轻地:指军队进入敌境不深的地区作战,离本土不远,危急时士卒也容易溃散返乡。张预注《孙子》言:“始入敌境,士卒思还,是轻返之地也。”所以在轻地不应停留徘徊,务必急速进兵,深入敌国腹地。

[3]交地:指地势平坦、道路纵横、交通便利,各诸侯国军队都可以十分方便往来的地区。曹操注《孙子》从交通便利与否的角度分析,认为“交地”系“道正相交错也”。顾福棠《孙子集解》则解释为“交地者,我与敌连界之地也。连界之地故彼我皆可往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棋布星列,借道伐兵之事不绝于史,所以曹说更为可信。在交地上作战,要注意防止敌军邀截,使己方行军序列断绝。

[4]三属:“三属”意为几个诸侯国国土相接。三,泛指多;属(zhǔ),毗邻,连接。

[5]无绝:指军队部署要首尾相贯,相互策应。

[6]重地则掠:指深入敌方腹地,粮食转输困难,必须因粮于敌作战,就地解决后勤补给问题。

【11.2】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7]不相救,上下不相收[8],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9],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10]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从前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军前队后队无法照应,各部之间难以相互依恃,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之间无法聚集合拢,士卒离散难以集结,即使集中起来阵形也难以整齐,行动也难以一致。对于己方来说,有利时就行动,不利时就停止。试问:敌人多而严整,将要向我方发起进攻,用什么样的办法对付他们呢?回答是:先打击、夺取他们最重视的要害之地,这样他们就会任由我们摆布了。用兵的道理,贵在神速,趁敌人来不及防备,走敌人想不到的路径,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

[7]贵贱:原指古代军队内部官与兵、上级与下级不同的社会地位,这里分别代指官与兵或上级与下级。

[8]上下不相收:指部队建制被打乱,上、下级失去联系,无法收拢,聚集在一起。

[9]夺其所爱:夺占敌人最关键的地方。爱,珍贵,珍惜;引申为关键。

[10]不虞:就是没有预料到。虞,预料。

【11.3】

凡为客[11]之道,深入则专,主人[12]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13],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14],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15],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16]。投之无所往者,诸、刿[17]之勇也。

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规律是:我军深入敌国境内,军心就会专一、坚定,而使敌人无法战胜我;在敌国丰饶的原野上掠取粮草,全军就有充足的给养;要注意休养士卒,不使其过于疲劳,激励士气,蓄积力量;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的意图。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地步,士卒们就会战死也决不后退;既然宁死都不退却,士卒就会尽力作战了。士卒深陷危险的境地,就不再恐惧;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稳固;深入敌境,军队就不会涣散;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就会拼死搏斗。这样一来,军队不须整饬,就能注意戒备;不须强求,就能完成任务;不须约束,就会相互团结;不待申令,就会遵守纪律;禁止迷信,消除部属的疑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走。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财物,并不是他们厌恶财物;我军士卒不贪生怕死,并不是他们厌恶长寿。当命令发布之日,士卒们坐着的涕沾衣裳,躺着的泪流满面。然而,一旦把他们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他们就会像古代的勇士专诸和曹刿一样勇敢。

[11]客:主动进攻或出兵在外作战的军队。

[12]主人:处于防守或在本土作战的军队。

[13]死焉不得:意为死尚且不惧,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14]深入则拘:拘,拘束,束缚。全句意思是说军队深入敌境后,军心易于凝聚。

[15]禁祥去疑:祥,本指吉凶的预兆,这里泛指卜筮等迷信活动。全句意为:禁止谈论和预卜吉凶祸福,消除谣言,以避免士卒困惑。

[16]颐:面颊。卧者涕交颐,意思是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

[17]诸、刿:诸,指专诸,春秋时期的勇士。周敬王五年(前515年),他为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自己也当场被杀。刿,指曹刿(又叫曹沫),春秋时鲁国的勇士。他曾在齐、鲁两国会盟于柯地(今山东阳谷东北)时,劫持齐桓公,迫使他与鲁国订立盟约,归还所侵占的鲁国土地。

【11.4】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18]。率然者,常山[19]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善于用兵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一样。所谓“率然”,是常山的一种蛇。这种蛇,打它的头,尾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腰,头和尾会一齐来救应。试问:可以使部队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

[18]率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头尾差大,有色五彩”(《神异经·西荒经》),触头则尾至,触尾则头至,触腰则头尾俱至。

[19]常山:即北岳恒山,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今山西浑源南,西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常山”。

【11.5】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20],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吴国人与越国人相互仇视,但当他们同船渡河遇到大风时,却能够相互救援,配合得如同左右手一样默契。因此,想用并缚战马、深埋车轮的办法来稳定军心,是靠不住的;使士卒齐心协力奋战如同一人,才是统驭军队所应当遵循的原则;要使士卒中的强者和弱者都发挥作用,就必须懂得恰当运用各种不同地形的道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指挥三军就好像指挥一个人一样,这是因为客观形势使部队不得不这样做的缘故。

[20]方马埋轮:方,有并、比之意;埋,即掩埋。方马就是将马并排地拴在一起;埋轮就是把车轮埋起来。

【11.6】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21]。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22],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23],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24],焚舟破釜[25],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作为一位统率军队的将军,应当沉着镇静而幽深莫测,严明公正而有条不紊。要蒙蔽士卒的视听,使他们对行动一无所知;要不断变动部署,改变计划,让人无法识破己方的计谋和策略;要不断更换驻地,故意使行军路途显得迂远,使人无法判断己方的意图。将帅向部下布置作战任务,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其退路断绝;将帅带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境内,要像扣动扳机、射出弩箭一样使他们一往无前;将船烧掉,将锅砸碎,上下一心奋勇作战,就如同驱赶一群羊,赶过来,赶过去,而他们却不知道究竟要到哪里去。集中三军兵力,把他们投入到危险境地,迫使他们拼死战斗,这就是将军应当做到的事情。而各种地形的不同处置,攻防进退的利害得失,全军上下的情绪变化,这些都不可不认真加以考察和研究。

[21]静以幽,正以治:以,表并列。全句意为:安详沉静而幽深莫测,公正严明而使队伍整治不乱。

[22]易其事,革其谋:易,改变;革,变革。全句意为:改变正在做的事情,变更已经确定的计谋。

[23]帅与之期:将帅使部队约期赴战,即赋予部队作战任务。

[24]发其机:扣动弩机。这里是说将帅在统率部队进入敌境以后,要像扣动弩机射出箭矢一样,使队伍一往无前。

[25]焚舟破釜:将船烧掉,将锅砸碎,以表示全军上下决一死战的坚强信心。釜,即锅。

【11.7】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26];争地,吾将趋其后[27];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28];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29]。

通常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进入敌国境内越深,军心就越是稳固专一;进入敌国境内越浅,军心就越是容易涣散。离开本国,越过边境,深入敌国作战的地区,叫“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衢地”。进入敌国领土纵深的地区,叫“重地”。进入敌国领土浅近的地区,叫“轻地”。背后地势险要,前面面临阻隘的地区,叫“围地”。无路可走的地区,叫“死地”。所以,在“散地”要注意统一部队的意志,在“轻地”要注意加强各部之间的联系,在“争地”要使后续部队迅速跟进,在“交地”要注意严加防守,在“衢地”要注意巩固与各诸侯国的联系,在“重地”要注意保障部队的给养,在“圮地”要迅速通过,在“围地”要注意堵住缺口,在“死地”要表示出必死的决心。士卒的心理是:被敌人包围就会拼死抵抗,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就会拼死搏斗,陷入绝境就会听从指挥。

[26]使之属:让部队的各部分相互连接。

[27]趋其后:让后续部队迅速跟进。

[28]塞其阙:堵塞通往外界的通道,使士卒失去逃生之望,拼死一战。

[29]过则从:过,指深陷危境。全句意为:让士卒陷入危险境地,就能使他们很容易听从指挥。

【11.8】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30]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31]者,不知一,非霸王[32]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33],信己之私[34],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35]。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36],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37],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因此,不了解各诸侯国的计谋和意图,就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各种地形的具体特点,就不能行军作战;不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形上的便利。对前述各种情况有一点儿不了解,就不能算是强大的军队。凡是强大的军队,进攻大国时,能使敌方的军民来不及动员集中;威势加到敌人头上,就能使他的盟国不敢配合和策应。所以,不必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不必在诸侯国内培植自己的势力,相信和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兵威加在敌国头上,就能攻克敌国城邑,摧毁敌国国都。施行超出惯例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法令,指挥三军就像指挥一个人一样。向部下部署任务,却不告诉他真实意图;只告诉他有利的条件,却不告诉他不利的条件。将部队投于绝地,才能使部队得以保全;将部队陷于死地,才能使部队得以生存。这是因为,军队只有陷于危亡之地,才能转败为胜。所以,用兵打仗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观察敌人的意图,然后集中兵力于主攻方向,千里奔袭擒杀敌军将领,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而克敌制胜。

[30]预:通“与”。

[31]四五:四加五得九,所以“四五”指前面所说的九地。还有人认为是泛指前述各事。第三种说法认为“四五”是“三者”之误,应指前面说过的敌情、地形和向导三件事。

[32]霸王:春秋时期,诸侯中的强大者称为霸,如春秋五霸;诸侯的共主称为王。

[33]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不必争着与各国结交,不必在各国中培养自己的势力。还有人认为,“不”字是“必”字之误,全句应当是“必争天下之交,必养天下之权”,其义就完全相反了。

[34]信己之私:相信和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求助于他国。也有人认为是伸张自己战略意图的意思。

[35]隳:通“堕”,均读(huī),意为毁灭。

[36]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法,尺度,规范;政,通“正”,正常,正规之意。全句的意思是说,施行超出惯例的奖赏,颁发打破常规的命令。

[37]顺详敌之意:顺,通“慎”;详,详悉,知悉。全句的意思是说,审慎地考虑敌方的意图。

【11.9】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38],无通其使,厉[39]于廊庙之上,以诛[40]其事。敌人开阖[41],必亟入之。先夺其所爱,微与之期[42],践墨随敌[43],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44];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所以,当决定对敌作战时,要封锁各处关卡,废除通行凭证,不准敌国使者往来,在庙堂之上仔细筹划,作出战略决策。敌方一旦出现可乘之隙,就要迅速趁虚而入。要首先夺取敌人的战略要地,却不轻易地与敌人约期作战;要既遵照计划,又因敌制变,灵活地决定作战行动。战争开始之前,要像处女一样沉静,敌人一旦放松戒备,就要如同逃脱的野兔一般行动迅捷,使敌人措手不及、无法抵抗。

[38]夷关折符:夷,削平、毁灭,引申为封锁。符,古代的通行凭证,通常为木、竹、铜质的牌子或器物,凭它可以传达命令,调动军队,通过关卡。全句意为:封锁关卡,废除通行凭证。

[39]厉:磨砺,引申为研究、讨论。

[40]诛:治理,引申为筹划。

[41]开阖:打开门扇,即有隙可乘。

[42]微与之期:微,无,勿。全句意为:不与敌人约期交战。

[43]践墨随敌:践,实行;墨,木匠所画的墨线,在这里指既定计划。全句意为:既遵照计划,又因敌而变。

[44]开户:开门,在这里指放松警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