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夷:指幽而不显,感官无法把握之物。河上公注:“无色曰夷。”《广雅·释诂》:“夷,灭也。” 希:指虚空寂静。河上公注:“无声曰希。”《释文》:“希,静也。” 搏:抓,摸,击。帛书本作“捪”。《说文》:“捪(mín),抚也,从手,昏声。一曰摹也。”微:河上公注:“无形曰微。” 致:尽,极。诘:问,细问。 故:固,本来。 皦(jiǎo):明亮。 昧:昏暗。 绳绳(mǐnmǐn):指连续不断,没有边际。名:形容,称说。 御:驾驭,支配。 纪:纲纪、原理,也指法则、规律。
【译文】
道,看它看不见叫“夷”,听它听不见叫“希”,摸它摸不着叫“微”。这三者,不可以穷究追问,本来就是混合而为一的。它的上面不明亮,它的下面不昏暗,连绵不绝而不可言说,复返回归到没有物体。这叫作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这也叫做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追随它看不见它的后端。执持古始之时的道的本原“无”,用来驾驭当今的万事万物之“有”,能知古始之道,这就称为懂得了道的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