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游戏》艾瑞克·伯恩-读后感,经典语录,读书笔记

《人间游戏》,作者:艾瑞克·伯恩

一.《人间游戏》经典语录10条

1.“斯皮茨(Spitz)发现,如果婴儿长期得不到抚摸,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身体机能衰退的症状。”

2.“在生物学层面任何形式的社交都胜过完全没有交往。”

3.“从长远来看,心理地位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甚至能够决定其后代的命运。”

4.“在现实生活中,消遣和游戏是真实亲密关系的替代品,因此我们可以将消遣和游戏看作是初步约定,而不是真正的结合。”

5.“夫妻之间有一种最常见的游戏,通常称为‘要不是因为你’。”

6.“玩这个游戏的人往往是拥有非现实感的妇女。在外界强烈的诱惑下,她们很难一直保持成人自我状态。”

7.“个人在程序、仪式和消遣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决定了他可以获得哪些机会,而他玩的游戏决定了他将如何利用这些机会,以及会获得的结果。”

8.“真正的社交高手,懂得突破思维陷阱,摆脱关系中的精神内耗。”

9.“一个人习惯玩的心理游戏,将决定他的人生模式。”

10.“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假定,婴儿的看和听与成年人有本质的差异,在生命的初期,他们更具有审美力,不那么智慧。”

二.《人间游戏》讲了什么?

《人间游戏》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的经典著作,被公认为当代具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心理学经典之作。这本书自1964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全球累计销量超过500万册。

书中,伯恩开创了沟通分析治疗体系的先河,详解了PAC(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的人格结构理论,并命名了100种心理游戏,重点阐释了36种心理游戏的底层逻辑。他通过幽默有趣的名字,完整地剖析游戏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角色和目的,引导读者破解沟通背后的玄机,与他人展开有效沟通。

这些心理游戏涵盖了婚姻、职场、聚会、性等多个方面,伯恩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游戏,揭示了人际关系背后的潜在动机和社交陷阱。他强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无意识地与他人进行心理博弈,这些游戏往往成为真正亲密关系的替代品,让人们在互动中感到扭曲,无法获得真正的安抚。

三.《人间游戏》读后感

读完《人间游戏》后,我深感震撼。这本书不仅为我揭开了人际关系的神秘面纱,更让我对自我和他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玩着各种心理游戏。这些游戏有时让我们感到快乐,有时却让我们陷入困境。伯恩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游戏,让我看到了自己和他人在互动中的真实面貌。

书中提到的PAC人格结构理论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每个人在特定时刻都会呈现出父母、成人或儿童自我状态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根据情境和需要发生转换。通过了解这些状态,我更加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