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幼年生活贫困,勤奋好学,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举进士第,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在朝为官期间,积极主张改革,在守卫西北边疆时也有突出业绩。其文学成就亦可观,散文、词皆有名作传世。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
严先生祠堂记[1]
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2],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3],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4]。既而动星象[5],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6]。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7],先生以之[8]。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9],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10],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11]?而使贪夫廉[12],懦夫立[13],是大有功于名教也[14]。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15],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16]。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17],江水泱泱[18]。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