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牙山洞 -《聊斋志异》卷九

章丘查牙山 [1] ,有石窟如井,深数尺许。北壁有洞门,伏而引领望见之 [2] 。会近村数辈九日登临 [3] ,饮其处,共谋入探之。三人受灯,缒而下。

【注释】

[1] 章丘:县名。明清时代属济南府,即今山东章丘。查牙山:乾隆《章丘县志》作“杈枒山”,在县东界。

[2] 引领:伸颈远望。

[3] 九日登临:重九登高。

【译文】

章丘的查牙山中,有一个石洞像一口井一样,有几尺深。山洞北壁上有个洞门,人趴在地上伸着脖子就能看见。恰好附近村子里有几个人,九月九日登高那天,坐在洞边喝酒,一块儿商量着要进洞去看看。于是,三个人带着灯火,顺着放下来的绳子到了洞里。

洞高敞与夏屋等 [4] ,入数武,稍狭,即忽见底。底际一窦 [5] ,蛇行可入 [6] 。烛之,漆漆然暗深不测。两人馁而却退 [7] ,一人夺火而嗤之,锐身塞而进 [8] 。幸隘处仅厚于堵 [9] ,即又顿高顿阔,乃立,乃行。顶上石参差危耸,将坠不坠。两壁嶙嶙峋峋然 [10] ,类寺庙中塑,都成鸟兽人鬼形,鸟若飞,兽若走,人若坐若立,鬼罔两示现忿怒 [11] ,奇奇怪怪,类多丑少妍。心凛然作怖畏,喜径夷 [12] ,无少陂 [13] 。逡巡几百步,西壁开石室,门左一怪石鬼,面人而立,目努 [14] ,口箕张 [15] ,齿舌狞恶,左手作拳,触腰际,右手叉五指,欲扑人。心大恐,毛森森以立。遥望门中有爇灰 [16] ,知有人曾至者,胆乃稍壮,强入之。见地上列碗盏,泥垢其中,然皆近今物,非古窑也 [17] 。旁置锡壶四,心利之,解带缚项系腰间 [18] 。即又旁瞩,一尸卧西隅,两肱及股四布以横 [19] 。骇极。渐审之,足蹑锐履 [20] ,梅花刻底犹存 [21] ,知是少妇。人不知何里,毙不知何年。衣色黯败,莫辨青红,发蓬蓬,似筐许乱丝,黏着髑髅上 [22] ,目、鼻孔各二,瓠犀两行,白巉巉 [23] ,意是口也。存想首颠当有金珠饰 [24] ,以火近脑,似有口气嘘灯,灯摇摇无定,焰庉黄 [25] ,衣动掀掀。复大惧,手摇颤,灯顿灭。忆路急奔,不敢手索壁,恐触鬼者物也。头触石,仆,即复起,冷湿浸颔颊 [26] ,知是血,不觉痛,抑不敢呻。坌息奔至窦 [27] ,方将伏,似有人捉发住,晕然遂绝。

【注释】

[4] 夏屋:大屋。

[5] 窦:洞。

[6] 蛇行:匍匐爬行。

[7] 馁:气馁,失去勇气。

[8] 锐身:挺身。喻勇于承担。

[9] 堵:墙。

[10] 嶙嶙峋峋:怪石重叠高耸的样子。

[11] 鬼罔两:鬼怪。罔两,即魍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精怪。示现:显现。

[12] 径夷:道路平坦。

[13] 无少陂(pō):没一点斜坡。陂,斜坡。

[14] 努:突起,突出。

[15] 箕: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

[16] 爇(ruò)灰:烧的灰。

[17] 古窑:指古代陶瓷器皿。

[18] 项:此指锡壶颈部。

[19] 肱:手臂。

[20] 锐履:尖足女鞋。

[21] 梅花刻底:指纳有梅花的鞋底。粗线刺纳使其图案鲜明,叫做刻。

[22] 髑髅(dú lóu):死人的头骨。

[23] 巉巉(chán):瘦削峭拔的样子。

[24] 首颠:头顶。

[25] 焰庌黄:灯光暗淡。庌黄,黄中透红之色。

[26] 颔颊:脸和下巴。颔,下巴。颊,面颊。

[27] 坌(bèn)息:喘着粗气。

【译文】

洞的高低大小如同一座大房子,走进去几步后,稍窄一些,忽然发现到了洞底。洞底还有一个洞,爬着可以进去。用灯烛照着,漆黑一片,深浅难测。其中两个人胆怯了便退了回去,另一个人夺过灯火嘲笑他们,大着胆子把身子塞着挤了进去。幸亏狭窄处只有一堵墙厚,挤过后马上又高又宽起来,于是这个人站起来往前走。石洞顶部岩石参差耸立,摇摇欲坠。两壁岩石重叠高耸,很像寺庙中的雕塑,都是些鸟兽人鬼的形象,鸟好像在飞,兽好像在跑,人似坐似立,鬼怪则显示出愤怒的样子,奇奇怪怪的,其中丑陋的多,美丽的少。这人心中冷嗖嗖的,感到害怕,可喜的是路很平,很少有坡。慢慢地走了几百步后,西边洞壁上有一个敞开的石室,门左边有一个怪石鬼,面对着人站在那里,瞪着眼,张着簸箕般的嘴,牙齿和舌头狰狞可怕,左手握成拳,放在腰间,右手叉开五指,好像要抓人。这人心里非常害怕,寒毛都竖了起来。远远地望见石门里面有些烧过的灰,知道有人曾到过这里,胆子才稍壮了些,勉强走进去。只见地上放着一些碗和杯子,里面积满了尘垢,但是能看出来这些东西都是现代的,而非古代的。旁边放着四个锡酒壶,这人想要拿走,便解开带子系在壶颈上,挂在腰间。随后又向旁边看,有一具尸体躺在西边墙角处,四肢叉开横放着。这人惊骇极了。慢慢细看,只见尸体脚穿尖鞋,鞋底梅花还在,知道是个年轻妇女。不知道她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死的。衣服的颜色都褪掉了,分不清青红,头发乱蓬蓬的,像筐里装的乱丝,粘在头骨上,眼睛和鼻子各有两个孔,牙齿两排,白森森的,想是嘴了。这人心想,尸体头顶上应该有金银珠宝首饰,便把灯火靠近头部,却好像有从口里吐出来的气吹灯,灯火摇摆不定,火焰昏黄,尸衣也掀动起来。这人又十分害怕,手便颤抖起来,灯一下子就灭了。他回想着来路,急忙往回跑,不敢用手扶石壁,唯恐摸到石头鬼怪。头碰到了石头,跌倒了,马上又爬起来,冷冷的湿乎乎的东西流了满脸,知道是血,却不觉得疼,也不敢呻吟。他喘着粗气跑到洞口,刚要趴下,似乎有人抓着他的头发把他拉住了,便一下子昏死了过去。

众坐井上俟久,疑之,又缒二人下。探身入窦,见发罥石上 [28] ,血淫淫已僵。二人失色,不敢入,坐愁叹。俄井上又使二人下,中有勇者,始健进,曳之以出。置山上,半日方醒,言之缕缕 [29] 。所恨未穷其底,极穷之,必更有佳境。后章令闻之 [30] ,以丸泥封窦 [31] ,不可复入矣。

【注释】

[28] 罥(juàn):缠绕。

[29] 言之缕缕:叙述详尽。

[30] 章令:章丘知县。

[31] 丸泥:泥团。

【译文】

其他的人坐在洞口等了很久,怀疑洞里出事了,又用绳子放了两个人下来。二人探身进洞,发现那人的头发缠绕在石头间,头上血流不止,已经昏死过去。二人大惊失色,不敢进去,坐在那里发愁。不久,上面又放下两个人,其中有一个勇敢的,才大胆地进去,把那人拉了出来。把他放在山上,半天后才醒过来,把他的遭遇详详细细地说了出来。遗憾的是没有探到洞底,探到底一定会有更好的地方。后来章丘县令听说了这件事,下令用泥团封住了洞口,再不能进去了。

康熙二十六、七年间,养母峪之南石崖崩,现洞口,望之,钟乳林林如密笋。然深险,无人敢入。忽有道士至,自称锺离弟子 [32] ,言:“师遣先至,粪除洞府 [33] 。”居人供以膏火,道士携之而下,坠石笋上,贯腹而死。报令,令封其洞。其中必有奇境,惜道士尸解 [34] ,无回音耳。

【注释】

[32] 锺离:锺离权。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后列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33] 粪除:打扫卫生。《左传·昭公三年》:“自子之归也,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曰:‘子其将来。’”

[34] 尸解:道教对于死的婉称或神化。《后汉书·王和平传》李贤等注云:“尸解者,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

【译文】

康熙二十六七年间,养母峪南面的石崖崩毁了,露出一个洞口,向里面看,钟乳石密密麻麻地像竹笋一样。然而,洞口又深又险,没有人敢进去。忽然有个道士来了,自称是锺离的弟子,说:“师傅派我先来清理洞府。”村民们给他提供了灯火,道士便拿着下去了,跌在石笋上,被石笋刺穿肚子死了。有人报告了县令,县令封了这个洞。这个洞里一定有奇异的景观,可惜道士死了,没有得到探洞的回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